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11-10-31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马建英,李慧芳,张继英,郇志华  作者单位: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医务处,山西 太原 030006

  【关键词】 脂肪肝,B超,冠心病,危险因素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体内脂肪分布的检测,除通过腰围/臀围之比的估测指标外(腹型肥胖),CT和B超可很好地作为诊断内脏脂肪积聚的手段。研究证实,内脏脂肪的积聚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本文拟分析并评价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10月我院体检的910例中老年离退休人员,55~85(平均68.86)岁,男655例,女255例。根据腹部B超将受检者分为脂肪肝组160例和非脂肪肝组750例。

  1.2 方法

  对全部受检者进行了全面体检,包括血压、体重并计算BMI。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血常规和尿常规,超声检查包括肝、胆、脾、胰、双肾脏器以及心电图和胸透。异常标准:甘油三酯(TG)>1.71 mmol/L;总胆固醇(TC)>5.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46 mmol/L。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既往有糖尿病(DM)史或有糖耐量异常者为DM诊断标准。血脂及血糖的检测为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受检人员均需空腹12 h受检。肥胖程度判断按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亚洲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BMI≥25为肥胖。根据我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公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为≥140/90 mmHg。超声诊断采用德国GE公司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由经验较丰富的医师做腹部检查,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及分型,根据肝脏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实质光点增强致密程度、远场衰竭程度、管状结构的表现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Ⅰ型:轻度脂肪肝,肝脏形态正常,肝实质回声细密均匀,回声略增强,肝后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血管清晰;Ⅱ型:中度脂肪肝,肝脏形态稍饱满,肝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致密尚均匀,肝后场衰减占肝1/3以内,肝血管欠清晰;Ⅲ型:重度脂肪肝,肝脏形态饱满,体积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致密,呈“明亮肝”,前半部明亮细密,似云雾状,后半部回声衰减,肝内血管不清;Ⅳ型:局限非均质性脂肪肝,肝脏形态正常或稍饱满,肝实质回声显示为强弱不均,可显示一个或多个强回声或低回声区,后方无衰减,有的显示强回声内杂以低回声的正常组织回声,有的呈叶段强弱非均质性或局限浸润性分布,肝内血管显示尚清或不清。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两组间U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受检者检查结果比较

  脂肪肝组年龄、血糖、TC、TG及BMI与非脂肪肝组有显著差异(P<0.05)。

  2.2 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高TG症、高TC血症、超重、DM(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分别为54.6%(94/172)、33.5%(47/140)、48.7%(78/160)、32.3%(52/161)和24.5%(25/102)。脂肪肝者与高TG血症和超重明显相关(r=2.68,r=2.05,P<0.01),与DM、高TC血症相关(r=1.76,r=1.78,P<0.05)。

  3 讨 论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主要器官,任何可干扰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因素,均可使脂肪在肝脏中过量堆积,从而引起脂肪肝。正常情况下,肝脏对脂质代谢有调节功能,以维持脂蛋白水平稳定。如过量中性脂肪在肝内蓄积或血脂蛋白合成代谢障碍,便导致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如肥胖超重、长期饮酒等是引发糖、脂代谢的紊乱,脂肪浸润和积聚的主要原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2〕,脂肪肝常与高脂血症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3〕。嗜酒、高脂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肥胖、脂肪肝家族史等都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3〕。临床实践证明,DM、高血脂、高血压及肥胖并发脂肪肝远高于正常人。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老年人的脂肪肝能预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本组资料发病情况统计分析显示,低龄发生脂肪肝明显比高龄老年高。这可能是因为55~60岁的中年人正是事业的发展期,工作应酬、饮酒过度、吸烟、以车代步或运动量少有关。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组的血糖、TC、TG及BMI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TG血症和超重明显相关(P<0.01),与DM、高TC血症相关(P<0.05)。所以脂肪肝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因素较高,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文献表明,当组织学脂肪沉积于肝脏超过30%时,B超即可检出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率可达90%〔4〕。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痛等特点,可对同一患者不同时期脂肪肝的变化情况进行多次监测,既方便又经济,可作为健康体检脂肪肝普查的首选,对脂肪肝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通过适当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纠正肥胖、限制总热量及糖量的摄入,部分轻度脂肪肝患者肝脏会恢复正常,重度脂肪肝可逆转为轻度。通过脂肪肝的逆转或加重直接反映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邱东鹰,谢瑞满,陈思瑜, 等.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24.

  2 邱丽萍,刘征宇,姜建梅. 844例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及超声诊断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11):1356.

  3 袁丽娜,王琳. 郑州市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J〕.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4):67.

  4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87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