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47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65次
作者:马立燕,方晓东,卞广波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银川 750004
【摘要】 为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对4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0.4%的患儿发病前有上感、消化道症状、疫苗接种等病史,全部病例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对称性肢体瘫痪,31.8%患儿伴有感觉异常,44.6%伴有颅神经损害,57.4%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89.4%患儿肌电图检查异常,80.9%患儿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治愈好转率为87.2%,死亡率为4.2%。表明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肌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意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球治疗有一定疗效,丙种球蛋白尤其适合重型GBS的治疗。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小儿 丙种球蛋白 甲泼尼松琥珀酸钠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当前小儿最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本病有自限性,临床以肢体瘫痪为主,严重者急性期进展迅速并具有潜在的致死性。现将我院儿科1998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47例GBS治疗情况作一分析,期望提高本病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分型
47例患儿均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4年制定的GBS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19例,男∶女=1.5∶1。起病时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6.5岁。起病前1~3周19例(40.4%)患儿发病前有上感(12例)、消化道症状(5例)、疫苗接种(2例)等病史。发病到就诊时间10h~11d,平均3.5d。农村28例,城市19例。夏季24例,秋季11例,两者占74.5%。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对称性肢体瘫痪,按肢体瘫痪程度及有无呼吸肌麻痹,本组患儿临床上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四肢肌力Ⅲ级以上,无颅神经及呼吸肌麻痹,不需要辅助呼吸33例(70.2%);重型:肌力在Ⅲ级以下,伴有呼吸肌麻痹及球麻痹,需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14例(29.8%)。具体临床特点见表1。表1 轻重型临床特点比较[例(略)]
1.3 治疗方法
一般病例予常规B族维生素及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急性重症者另给予呼吸支持和特殊护理。此外,根据患儿病情及家庭经济状况,下列治疗方案三选一:1)甲泼尼松琥珀酸钠(MP)2~4mg/(kg·d)静滴,连用3~5d,后改为泼尼松(Pred)1~2mg/(kg·d)口服,共9例;2)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0.4g/(kg·d)×3~5d或1g/(kg·d)×2d或2g/(kg·d)×1d,共16例;3)MP与大剂量IVIG联用,用量同前,共22例。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所有患儿治疗后观察2~4周。治愈:四肢肌力恢复正常,呼吸肌麻痹和球麻痹消失;好转:肌力开始恢复且不进展恶化,呼吸肌麻痹及球麻痹症状改善;无效:肌力没有恢复甚至加重,呼吸肌麻痹及球麻痹无改善;死亡。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5 治疗结果及预后
50%患儿于治疗后3d~2周肌力开始逐渐恢复。肢体瘫痪等运动障碍恢复较快,感觉异常恢复较慢。3种治疗方案疗效见表2。所有患者治疗有效41例(87.2%),死亡2例(4.2%),自动出院1例,转科3例。复发2例,1例出院4年后复发,1例1年复发,复发率为4.2%;首次发病病情均重,进展快,起病4d内均出现呼吸肌麻痹,行机械辅助通气,1周后症状逐渐好转;复发后,起病1d入院,立即给予IVIG 1g/(kg·d)治疗,3d内症状均明显好转,未发生颅神经及呼吸肌麻痹。表2 3种治疗方案疗效(略)
2 讨论 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与感染及(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的多发性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以进行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瘫痪为特征。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严重者常伴有颅神经麻痹和呼吸肌麻痹,多数预后良好。我国GBS患病率约为16.2/10万,14岁以下占42.6%,死亡率3%~8%[3]。
GBS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太清楚,目前认为GBS为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本组42例(89.4%)患儿的肌电图检查结果证实该病为一广泛、对称性的远、近端神经受损的周围神经病,感觉运动纤维多同时受累。研究认为[5]临床拟诊的GBS患儿,发病后2周以内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2周后EMG是否有自发电位出现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肌电图检查已成为该病极其重要的诊断手段和判定指标。本组38例(80.9%)脑脊液中蛋白增高但白细胞计数正常,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也有助于进一步诊断本病。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近几十年应用存有争议[4]。GBS是病毒感染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能减轻脊神经根与颅神经的炎性水肿,临床应用激素,特别是采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能减轻炎性水肿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本组9例给予MP治疗,有效率77.8%;MP +IVIG组22例,有效率90.9%,提示单用或联合应用MP对小儿GBS有明显疗效,这与文献报道一致[6]。
IVIG治疗GBS疗程短、副作用小,国内多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最新研究[7]表明IVIG治疗 GBS可能的机制是1)影响抗体;2)中和超抗原,调节抗原识别相关分子;3)阻止补体结合并防止膜溶解性攻击性复合体(MAC)形成;4)调节和阻断Fc受体;5)影响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6)保护作用。近年来我科采用IVIG(单用+联用)治疗GBS 共38例,单用组有效率87.5%,联用组有效率90.9%,提示IVIG治疗GBS具有明显疗效,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论是一致的[4,8]。复发2例也提示IVIG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尤其对控制重型GBS效果显著,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虽然目前激素在GBS治疗上仍有一定争议,但实践证明有一定效果。IVIG尤其适合重型GBS的治疗,对缩短病程、缓解瘫痪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价格较昂贵,临床广泛应用还有一定困难。文献报道[9]半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加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GBS,价效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更适合低收入家庭患儿的治疗。
通过本组观察,我们认为除MP或IVIG治疗外,还应给予患儿综合治疗,这对取得良好的预后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伴有呼吸肌麻痹的病人,支持治疗如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其气道通畅,及时予以呼吸支持,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国际神经肌肉病会议纪要——格林-巴利部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6):327.
[2]刘群,范佳,江汉秋,等.格林-巴利综合征247例临床治疗与预后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50.
[3]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263-2264.
[4]亚当斯-维克托.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2-1399.
[5]孙海锋,刘南平,周宜荣,等. 肌电图、神经电图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35.
[6]吕晓侠.格林-巴利综合征41例分析[J].中国解剖与临床,2001,6(2):111-112.
[7]董春梅,王丽媛. IVIG治疗 GBS 的机制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6,27(1):99-100.
[8]张瑛.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4):28.
[9]牛亚飞,赵广春.半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合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GBS的临床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