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37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696次
作者:赵瑞雪 贺孝良 潘国权 李昌崇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儿童 噬血细胞 综合征 37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952年由Farquhar等首次报道。目前已发现HPS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降低或缺如,体内免疫功能失衡,体内存在高细胞因子血症,从而引起HPS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迅速,病程凶险,而且常伴随其它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现将本院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7例HPS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4岁(≤3岁 10例, >3岁 27例),平均(3.41±0.59)岁。均有发热(体温≥38.5℃),持续(14.43±6.90)d,其中24例因高热不退急诊入院。肝脏均可触及:肋下(3.12±1.68)cm,剑突下(3.15±1.55)cm;24例脾脏肋下(2.39±1.77)cm;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1例双睑轻度浮肿。
1.2 诊断标准 参照HLH-2004方案[1],符合以下2条标准中的1条则诊断成立:(1)分子生物学符合HLH;(2)体温>38.5℃且持续7d以上、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累及≥2个细胞系(血红蛋白<90g/L,新生儿<100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高甘油三脂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脂≥3mmol/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骨髓或脾或淋巴结活检找到吞噬血细胞且无恶性疾病证据、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铁蛋白≥500ng/mL、CD25(可溶性IL-2受体)≥2400U/mL 这8项中具有5项。
1.3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20例WBC低于正常(最低0.8×109/L),6例发现异形淋巴细胞(0.057~0.3);24例Hb低于正常值(最低35g/L);19例血小板低于正常(最低15×109/L)。30例ALT高于正常值(最高735 IU/L);32例AST高于正常值(最高2536 IU/L);35例LDH高于正常值(最高8319 IU/L);34例TG高于正常值(最高7.41mmol/L);34例白蛋白低于正常值(最低18.2g/L);16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26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最长26s);27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最长达132s);26例纤维蛋白原(FIB)降低。病原学检测,5例EBV感染,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轮状病毒感染,1例乙肝病毒感染,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化脓性肺炎链球菌感染,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梅毒螺旋体感染。免疫学检查, CRP均增高(最高713.2 ng/L);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基本正常,2例抗核抗体阳性;30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 其中12例CD4/CD8 比例下降, 19例NK细胞降低。10例进行了细胞学检测,sIL-2、TNF-α、IL-6、IL-8等均有升高,其中以sIL-2最为明显:(4935.96±3075.51)U/mL,最高7500 U/mL。32例进行血清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测定,铁蛋白(869.01±543.22)ng/ml, β2微球蛋白(3557.15±2139.76)μg/L。(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1例胸腔积液,25例肝脏肿大,1例慢性肝病,11例胆囊水肿,24例脾脏肿大,3例腹部淋巴结肿大,8例腹水,2例肾积水,1例盆腔积水;胸片示6例肺部感染;心脏超声检查1例房间隔缺损。(3)骨髓形态学检查:34例进行形态学检查,其中25例骨髓增生活跃,3例增生低下,均发现噬血细胞(吞噬幼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细胞碎片等的组织细胞),占0.2%~2%,均有网状组织细胞增多,血小板巨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4 治疗及转归 37例患儿中8例予地塞米松+VP16+环孢素(HLH-2004 方案)治疗,治疗8周后5例好转而停药,1例放弃治疗而出院,死亡2例;29例给予退热、保肝降酶等治疗,对其中病原学明确的17例患儿及高度怀疑感染所致者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6例单独给予丙种球蛋白,2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5例应用甲基强地松龙,开始30mg/kg·d,1次/d,连用3d,后依次减半治疗,最后改用甲强龙片口服直至停药,另8例予地塞米松治疗0.3mg/kg·d);16例给予补充白蛋白,6例给予输血小板、红细胞悬液, 3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补充铁剂、维生素B12 等对症处理,好转22例,转院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
2 讨论 HPS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或家族性(FHPS), 另一类为继发性(IHPS), 后者常继发于感染、肿瘤及免疫缺陷病等。F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为定位在10q21的穿孔素基因(perforin, PRF1) 突变,使得穿孔素在NK细胞和CTLs细胞颗粒酶介导细胞毒作用的功能受损,从而对某些病毒、细菌等感染失控,造成高细胞因子血症[2],另外Unc13D基因突变,损伤了囊泡启动以及接下来的溶细胞酶的释放,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3]。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关,70%发生于1岁以内,病死率较高。本组6例年龄小于1岁,无明确的家族史,父母否认近亲婚配,而且均伴有病毒感染或是高度怀疑病毒感染,但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难以诊断FHPS。IHPS可能与感染、恶性疾病等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调节系统失调及Th1 /Th2失衡有关, Th1过度活化,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IL-2、INF-γ、IL-6、GM-CSF等,活化细胞毒T细胞和巨噬细胞,使其大量增殖活化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从而引起IHPS多种临床表现。本组T细胞亚型分类部分病例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均与以上结论相符。 目前认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有望根治的唯一方法[4],但也有认为无需通过骨髓移植即可获得控制大部分HPS[5]。目前化学/免疫治疗的主要药物有[6]:(1) 依托泊苷 (VP-16,足叶乙苷): 依托泊苷为细胞毒类药物,对单核巨噬细胞及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作用最强,此外也是细胞凋亡诱导剂,1980年开始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2)糖皮质激素:作用为杀伤淋巴细胞,抑制细胞因子产生,诱导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细胞分化,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地塞米松,近年发现甲基强地松龙疗效也较好,而且毒副作用较地塞米松小;(3)丙种球蛋白: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目前存在争议,一般用于感染相关HPS,本组29例使用了丙种球蛋白,病情有好转;(4)环孢素A(CSA):CSA 对T 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常作为维持治疗用药,对风湿免疫类疾病伴发HLH也有较好的疗效;(5)其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长春新碱、阿霉素、博来霉素等。就目前报道来看,早期应用HLH-2004 方案治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由于所用药物副作用较大,且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而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持疗法仅适用于轻症患儿,且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期。采用上述治疗能控制病情后,还应及早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以达到彻底治疗。
【参考文献】 1 谢静,张大伟,杨双.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8):629~630.
2 Henter JI.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mportance of perforin in lymphocyte-mediated cytotoxicity and triggering of apoptosis. Med Pediatr Oncol, 2002,38(5):305~309.
3 Feldmann J, Callebaut I, Raposo G, et al. Munc13-4 is essential for cytolytic granules fusion and is mutated in a form of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 FHL-3 ). Cell, 2003, 115(4)∶461~473.
4 Henter JI, Samuelsson-Home A, AricòM,et al.Treatment of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with hlh-94 immunochemo-therapy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2002, 100(7):2367~2373.
5 Ouachée-Chardin M, Elie C, de Saint Basile G, et al.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 single-center report of 48 patients. Pediatrics, 2006,117(4):743~750.
6 卢新天.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