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711次

作者:蔡俊 

作者单位:114001 辽宁 鞍山,鞍山市中心医院儿科

     【关键词】  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予抗炎、止泻、补液、纠酸、对症治疗等,病情恢复较慢,有时迁延不愈。我院儿科门诊200310~200610对100例秋季腹泻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就诊患者100例,年龄6个月~2岁,患者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有酸臭味等。镜检见脂肪球及白细胞,无脓细胞。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30例,女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口服及静脉补液、纠酸等治疗。治疗组在给予思密达、妈咪爱常规剂量口服的同时,予以五味子以2∶1的比例研末,3 g/次,用食醋调成糊状,于辰时起填入肚脐(神厥穴),再用干净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夜晚入睡时去除,连续使用3次,对照组只给予妈咪爱、思密达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标准,显效:用药24~48 h,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至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有效:48~72 h,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 h后,腹泻次数仍>2次/d,或情况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治疗。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57.7 %),有效18例(34.6 %),无效4例(7.7 %),总有效率92.3 %。对照组显效11例(22.9 %),有效15例(31.3 %),无效22例(45.8 %),总有效率54.2 %。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3.0±0.6)d,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5.8±0.8)d。经统计学处理,2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结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6个月~2 岁以内的小婴幼儿多见。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本病具有传染性,小儿由于各脏器娇嫩,免疫功能低下,对该病的防御能力低,因此易受感染而发病。轮状病毒能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所以渗透性腹泻也可是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之一[1]。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拮抗功能失调,出现腹泻,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水样便,黄绿色便,蛋花汤样便等,常伴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或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并发轮状病毒感染,部分患儿出现病毒血症,使肠道外脏器受损,如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脑炎及中毒性脑病等[2]。而且病毒血症的发生时间主要在腹泻后2~4 d,持续约2~3 d,约在发病1周左右随腹泻的好转而消失,因此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争取在2~4 d内治愈或明显好转以阻断病毒血症非常重要[3]。西医方面给予补液对症及抗病毒治疗,同时口服思密达加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口服妈咪爱补充肠道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4]。而在中医方面,小儿腹泻是由于机体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所致,其病变在于脾胃,若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化,水谷杂下,则成泄泻,神厥穴(肚脐)帖服有入大肠经,涩肠止泻作用,小儿脾胃虚弱,健运失常,属阳虚之症,白昼为阳,故在白天贴敷神厥穴,更有利于提高疗效,且神厥穴贴敷无毒副作用,方法简单,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01299.

  [2] 江米足,陈洁. 第六届全国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社,2005,43(6):47948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