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发表时间:2014-10-31 浏览次数:946次
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仍是目前社会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患者对医院信任度差,没有安全感,对医疗水平有质疑感,较多患者仍然有看病难、看病贵等感受。走进医院社会地位、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多数人对医院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为了缓解患者心理上的抵抗,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温馨之处,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医护操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对科室100例患者不同月份连续五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心理疏导后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3月分别调查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83岁,平均(73± 4.6)岁。2012年10月~2013年3月自制调查表对100例患者进行了咨询,主要针对骨科患者初次住院后对医院的了解及感受50例,有过住院经历的患者对目前医疗环境的看法50例。两组调查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调查方法:采用了根据本科室患者现状设计的规范化查表格。此调查表由2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普通护士2名10年以上工龄的资深护士、5名低年资护士(工龄或取得护士执照<3年)深度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调查单内容的设计是根据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心理疑问及对医疗环境的认知度而制订的。②调查形式:人工发放调查表。以咨询的方式来确定新入院患者是否符合调查标准。利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发放问卷。③调查地点:病房。④有效沟通:核对结果。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正常有效的沟通,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帮助患者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并认真观察操作效果,让患者感到护士像亲人一样,从心理上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针对对医院陌生感较强的患者,笔者采取主动关心、提供信息、放松训练、介绍环境的方式让患者增加对医院的熟悉。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尽最大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咨询和疑问。有针对性地对各种负性情绪进行疏导。恐惧:暗示与保证、增强安全感、给予信赖。焦虑:增加信心、培养兴趣爱好、了解疾病治疗的良好效果。
1.3 心理护理: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心理护理评价,另外,准时发药、护理技术熟练这些工具性行为可为患者能够接受良好的心理护理奠定了基础。护士进行护理时的态度是患者更加关注,更加敏感和看重的部分,可以说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的关怀性并无绝对的先后之分,而两者的有机结合,方能给患者以最大限度的关怀。护士和患者对心理护理评价的比较对某些心理护理的评价,护士与患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护士认为重视患者、尊重患者、耐心倾听其想法等行为给予患者最高程度的心理关怀,表明护士开始注重对患者社会心理护理的关注,至少是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对护理工作的有很大的意义。
2 结果
不同住院经历患者对医院满意度调查详见表1。住院期间通过有效沟通后的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在当代的医患环境中患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减轻患者的住院压力,更好地促进护理操作有效进行。首先,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患者遵守医嘱,达到康复的目的。医患关系对治疗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患者的信念、思想、态度、情感等心理活动能使其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朝一定方向发展。了解和掌握护理对象的一般心理状态和特殊心理表现,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和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如不安、恐惧、怀疑等。建立积极良好的心理活动如愉快、信任、合作[1],要耐心倾听其倾诉、并协助解决,对其病痛要予以安慰与同情。在操作上要发挥精湛熟练的技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信赖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觉醒,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要以多沟通、有效沟通的方式来解决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提高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 高文华.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54.
[收稿日期:2014-02-28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