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改良动脉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10-22  浏览次数:1022次

近年来,经挠动脉穿刺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主要路径之一,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观察、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活动不受限等优点[1]。术后挠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的进程。2014年1月~2014年5月在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室20例介入术后患者采用改良挠动脉止血器术后压迫止血,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行冠脉支架5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6岁,所有患者术前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患者的临床用药均不受限制,包括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毗格、波立维等[2]。

1.2 方法:①试验组:术后1h止血器缓慢松扣1/4圈,2h再缓慢松扣1/4圈,3h再松扣1圈,4h松扣1圈,5~6h完全放气,观察24h无异常后撤除止血器。如患者术肢肿胀、疼痛、麻木、水肿剧烈,可适当增加松扣圈数。②对照组:术后1h止血器缓慢松扣1/4圈,2h再缓慢松扣1/4圈,3h再松扣1圈,4h松扣1圈,5~6h完全放气,观察24h无异常后撤除止血器。如患者术肢肿胀、疼痛、麻木、水肿剧烈,可适当增加松扣圈数。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渗血、水肿发生率及止血器完全松扣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渗血、水肿情况比较:对照组20例,出血4例,渗血3例,水肿7例,占20%;试验组20例,出血1例,渗血1例,水肿1例,占15%。

3 讨论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血管穿刺部位的处理,目前大部分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3],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后患者需服用抗血小板抑制剂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其药物可延长出血时间,对于有伤口时止血可能比平常时间长,在术后就会通过增加止血器的压力来达到止血目的,传统止血器在压迫挠动脉的同时,也阻挠了患者手臂侧肢循环,导致穿刺部位水肿、渗血、有散在的出血点,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预后。试验组护士认真评估患者支架手术后服药情况及平时有无异常出血等情况,采用改良后的动脉止血器,能有效地压迫动脉穿刺点,又不影响手臂侧肢循环,有效地减少了渗血、水肿、出血的发生。  总之,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出血少,皮肤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故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4]。

4 参考文献

[1] 川胡方斌,加藤修.经挠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30.

[2] 王丽宁,刘磊明.挠动脉介人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生,2009,6(28):98.

[3] 高伟栋,赖浚兴.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9,24(4):314.

[4] 王 静,罗 萍,王 霞,等.应用TRBAND止血阀对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52(7):648.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王丽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