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9 浏览次数:774次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向全院各科室提供无菌敷料、器材等物品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质量;以往工作多存在消毒中心存放器材面积不足、护士对专科手术器械缺乏认识、手术器械周转数量紧张等问题,未集中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增加了危险事件发生几率[1]。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在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中参与,对提高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由消毒供应中心参与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资料展开探讨,并与管理前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管理中的资料,手术室设灭菌间、包装间、洗涤间,无菌物品于手术间接近的存放间存放,除院内全部外科器械和外来骨科器械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手术室负责其他复用手术器械处理,如腔镜手术器械、微创手术器械等。设备配置同消毒供应中心,包装间配置有干燥箱、光源放大镜等,只行器械包装;灭菌间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机1台、小型灭菌器2台。
1.2 方法 1.2.1 参与处理复用手术器械:术毕由器械部负责将复用医疗械器回收,完成洗涤及包装处理,转送消毒供应中心行环氧乙烷气体低温灭菌或压力蒸汽灭菌。在手术室应用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处理部分腔镜器械,个别其他灭菌包中没有,临时在手术中使用的器械用小型灭菌器在手术室应用快速程序灭菌。 1.2.2 参与处理手术室敷料:每天由洗衣房对铺巾、洗手衣、手术衣等布料洗涤并折叠,向消毒供应中心转送,依据每天手术量,由手术室向消毒供应中心发送布包计划单,消毒供应中心对敷料或布类的包装和灭菌工作按计划完成后,送至手术室。 1.2.3 参与整体质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室器械清洗至灭菌各环节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每天安排专业人员到手术室器械部,依据少清洗与包装流程标准,对相关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并与手术室护士完成回收手术器械及清洗包装工作。依据手术室安排,由1名护士对专科手术器械进行配备,交器械组包装,转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最后送回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需加强手术室器械部的督导工作,定期检查。
1.3 效果评定:依据卫生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每周抽查器械清洗(包括钳类、精细类、管道类等)、包装(包括包装材料、包装闭合、器械摆放、器械组合等)质量,依据抽查器械总件数与器械不合格件数,每个月按100分制评分,管理前共抽查30次,管理后抽查35次,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后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及包装质量评分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医疗器械清洗至灭菌过程探索及研究不断深入,相关工作已发展至专业化,各地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在卫生行政部门重视下,也积极开设质量管理与岗位技能培训班,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技术与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并使质量管理技能与管理意识增强。针对不能送回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器械,由专业人员在质量管理中参与,依据清洗和包装流程行质量监控与技术改进,可明显提高清洗和包装质量,进而保障手术医疗器械灭菌与存放质量[2]。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中参与存在的问题,具体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未重视消毒供应中心参与人员指导,自行安排清洗包状过程;消毒供应中心质控人员技术培训在手术室较难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相对被动等待。依据上述问题,需医院管理部分需做好疏导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职责,保障清洗、消毒有序进行。消毒供应中心需以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为工作重点,全程加强质量监控,重视集中处理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职业安全。同时,适当增加器械周转数量,满足手术室需要,发挥督导人用,提高管理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清洗及包装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综上所述,由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中参与,可显著提高质量水平,保障手术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防范感染事件发生有非常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陈 慧,黄 浩.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架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676.
[2] 王 芬,史月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监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5):109.
[收稿日期:2014-05-2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