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9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5 浏览次数:668次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科学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治疗成功率[1]。对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间的9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给予治疗组限制性液体复苏,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我院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根据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5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0~58岁,平均(40.5±5.6)岁。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42.6±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在接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中流量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各项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等)。给予对照组患者林格氏液快速输注(双管),维持患者的MAP于(12.65±0.69)kPa 范围内,注意以2:1比例调配晶体液与胶体液;给予治疗组患者同种液体限制性输注,注意减慢输液速度以限制液体量,维持患者MAP于(8.75±0.72)kPa间。指导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并紧急送往手术室以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
1.3 检查检测指标:对患者的输液量和入院24 h内死亡率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输液量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各项大出血,其发生主要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抢救不及时或不科学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多项研究证实,休克常发生率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35%)而无法及时补充[2-3]。因此,积极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便极为重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便是止血,对于活动性出血临床多选用手术止血。传统的输液方式为快速液体复苏,此方式虽有助于及时补充血容量但极易冲掉血栓、加大失血量,降低存活率。对此,改进后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满足患者机体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了大量出血,更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并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4]。注意建立静脉通道时,外周血管置管困难的患者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以确保输液通道的快速建立。本次研究中,治疗组输液量、死亡率及临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快速输液的对照组,表明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佳,可行性强[5]。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避免了早期大量液体复苏的危害性,并使组织灌注压维持稳定,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对于该治疗方法所适合的休克类型、血压数值及持续时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4 参考文献
[1] 于天瑜.102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J].吉林医学,2013,34(21):4252.
[2] 杨 强,尉永太,连亚楠,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81. [3] 王 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1):31.
[4] 罗琼湘,周俊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1.
[5] 户晓东,费林林,高伟红,等.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494.
[收稿日期:2014-05-16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