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急诊B型超声对儿童急腹症的价值诊断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吴肃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摘要】目的 提高急诊B型超声(B超)对儿童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腹症患儿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5.7%,肠套叠22.2%、阑尾炎9.5%、急性胆道系统疾病15.9%、泌尿系统结石4.8%、内脏损伤4.8%、肠扭转4.0%、急性尿潴留2.4%、急性肠梗阻1.6%,其中以急性肠系膜淋巴炎及肠套叠最为常见。结论 B超对儿童急腹症的检查,能迅速地发现病源,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儿童急腹症,超声诊断,急诊

  儿童急腹症是常见病,临床是否能准确地诊断关系到患儿的预后和生命安全,所以B型超声(B超)急诊检查是首选。我院收集的126例急腹症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旨在提高急诊B超对儿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急诊B超检查的急腹症患儿126例,经急诊超声诊断后进行收治,部分病例得到手术证实,部分病例经随访后亦得到证实,其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7个月~13岁。患儿均为急诊入院,均表现为哭闹不安、不同程度的腹疼、腹肌紧张、呕吐等,病程1.5 h~3 d。

  1.2 方法

  仪器为PHILIPS HD11 彩超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及7.5 MHz,患儿取平卧位、侧卧位等,做整个腹部的多种切面检查,常规观察肝胆胰脾、肾脏及膀胱超声,重点观察肠系膜淋巴结、肠管以及腹部是否存在异常包块等。

  2 结果

  本组126例急诊患儿,急诊肠系膜淋巴结45例(35.7%)、肠套叠28例(22.2%)、阑尾炎12例(9.5%)、急性胆道系统疾病20例(15.9%)、泌尿系统结石6例(4.8%)、内脏损伤6例(4.8%)、肠扭转5例(4.0%)、急性尿潴留3例(2.4%)、急性肠梗阻2例(1.3%)。

  3 讨论

  儿童急腹症超声表现:(1)急性胆道系统疾病表现为胆囊明显增大,主要为宽经明显增大,张力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有些呈“双层”征,厚度>4 mm,其内胆汁透声尚可,部分可见胆泥沉积,60%伴有结石,蛔虫亦多见:常于胆囊内见麻花样或弧形线条光带,活蛔虫可见光带蠕动,胆总管梗阻时常伴有不同程序的胆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蛔虫:多在胆总管内探及数毫米宽的线状强回声,动态观察活蛔虫可见光带蠕动。(2)泌尿系统疾病,大多数为尿路结石,多由肾结石排至尿路致尿路梗阻而引起,表现为输尿管扩张和不同程序的积水,结石多在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处找到。(3)急性肠系膜淋巴炎:表现为脐周部探查时,于肠系膜根部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长径多大于1 cm,回声较低。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肿大的淋巴结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临床多表现为脐周部的疼痛。(4)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常哭闹不安以及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呕吐及果酱样血便等症状,超声于腹腔内可探及不规则低回声包块(回肓部、结肠肝区、脾区、乙状结肠处较为多见)。探头横切时,肿块呈“面包圈”征或“花环”征,纵切时呈“套筒”征或“含舌”征。(5)内脏损伤表现:常有外伤史,实质性脏器损伤多在实质性的脏器内部找到不规则的稍强回声或低回声区域,或者在脏器的包膜下探及少量的液性暗区,在腹腔的最低位置可探及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空腔脏器损伤表现为腹壁下可见游离气体反射,在病变部位常可找到不规则的混合性团块,周围有不规的低回声暗带。(6)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图像特征取决于炎性过程和脓肿形态,大小范围的手指状或蚯蚓回声到较大的混合性包块,轮廓可不规则被肠袢包裹,内部回声非均质伴气体或有粪石声影[1],患儿常有发烧症状。(7)急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患儿多处肠管增粗,肠壁内液体成份增多,蠕动缓慢,动态观察有时可见肠内容物呈双向蠕动。腹痛是肠梗阻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音亢进、呕吐、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可以无腹痛。完全性肠梗阻时则无排气和排便。(8)急性尿潴留:则在耻骨联合上方探到极度充盈的膀腔,张力较大,臂光滑。患儿常有数小时的不排尿病史。(9)急性肠扭转:多由肠管内蛔虫蠕动而引起,超声探查于腹腔内沿肠管走行方面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包块,呈“麻花”状或“8”字形,中央可见气体样强回声,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由于剧烈腹痛而哭闹不安,同时伴有胆管、肠管或尿路梗阻症状,并有感染、便血或尿血等症状。

  婴幼儿急诊超声以肠系膜淋巴炎、肠套叠、阑尾炎最常见,其次是腹部肿块引起的腹部不适,因小儿腹部肿块早期无特殊症状,常因肿块并发急腹症就诊。加之小儿常因生理紊乱,如便秘、肠痉挛等引起腹部功能性肿块,应与病理性肿块鉴别。超声检查者除详细询问病史外,还应反复检查肿块有无变化,必要时行灌肠或导尿后再查。

  综上所述,24 h急诊B超,对儿童急腹症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及时发现和确定病源,并且可以定位、定性,同时还可以了解有无并发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2]。超声波检查简便、无痛,已成为儿童急腹症时的首选辅助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周永昌.急诊B超对右下腹急腹病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2728.

  2 郜朝军,杨浣宣.急诊床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9119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