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4-05-08 浏览次数:644次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在高血压性肾损害早期,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但应用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异常,如尿微量蛋白的增加[1]。本文拟通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提供诊断依据,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尿蛋白定性阴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诊断及分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诊断标准[2]。高血压Ⅰ 期组40 例,年龄36~53 岁,男22 例,女18例。高血压Ⅱ期组40 例,年龄38~58 岁,男20 例,女20 例。高血压Ⅲ期组40例,年龄38~56岁,男24例,女16例。对照组50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8~60 岁,为体检健康,无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尿蛋白定性试验采用优利特500B 尿液分析仪,试剂为优利特公司生产的11联尿液分析纸条。尿微量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仪器为美国BECKMANCOULTER 公司生产的IMMAGE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试剂、标准品等均为仪器配套产品。血清肌酐(Cr)测定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日立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狋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高血压Ⅰ期组的尿α1MG、mALB 测定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高血压Ⅱ期组尿α1MG、mALB、TRF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Ⅲ 期组尿α1MG、mALB、TRF、IgG和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以持久高血压作为病因,可直接造成肾脏损害,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单位萎缩,并出现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变重者还可出现肾功能衰竭。本文中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定性为阴性,但尿液中微量蛋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此时肾脏已有损伤,可见尿蛋白定性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筛查指标有其局限性。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主要以小动脉性肾硬化,长期或严重的高血压可引起肾脏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累计肾单位,最终导致肾脏发生硬化性改变,是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小球及肾小管受损是引起尿微量蛋白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尿微量蛋白的检测能了解肾脏受损程度。当高血压累及肾小球基底膜时,因膜静电屏障受损和通透性增加,尿液中mALB、TRF的漏出显著增加。α1MG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健康人尿中含量较少。高血压患者尿中α1MG 显著增加与肾小球滤过增加及肾小管受损后排泄增加有关。IgG 一般不在尿液中出现,只在基底膜受损较严重时,才由肾小球漏出到原尿中。IgG 多用于了解肾脏损伤程度,尿液中浓度明显增加常提示肾小球病变严重[3]。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肾脏损害初期,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都是正常的。而尿微量蛋白在肾损害的早期即有显著改变,故尿微量蛋白 α1MG、mALB、TRF、IgG 等检测可作为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主要以α1MG、mALB 更为敏感。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是种灵敏、快捷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检测中广泛应用,特别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实验。
参考文献
[1] 刘波,郑庭亮.尿液中的微量蛋白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75476.
[2]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8260.[3] NankivellBJ,KuypersDR.Diagnosisandpreventionofchronickidneyallograftloss[J].Lancet,2011,378(9800):14281437.
(收稿日期: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