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常规肝功能检查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632次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主要通过血或血制品、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母乳、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1]。慢性乙型肝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临床上常通过肝功能的各项常规检查来判断肝脏有无疾病或肝脏的损伤程度,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为进一步探究常规肝功能检查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28~67岁,平均(44.5±2.6)岁。小三阳患者46例,大三阳患者40例,经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排除其他类型的肝脏损害或脾切除的患者。

1.2 方法:经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肝穿刺活体检验(采用日本 TSK 16G肝穿刺针),清晨空腹或空腹8~12 h后,采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常选取肘部静脉。用罗氏 Modular P800全自动生物化学仪对肝功能化学指标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L)、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情况:AST (61.23±10.23)IU/ L,ALT (83.42±20.56)IU/L,ALP (85.43±25.64)IU/ L,GGT (69.26±18.67)IU/L,TP (72.65±8.45)g/L, TB (18.48±2.08)μmol/L,DB (6.34±2.31)μmol/L,A (40.34±5.12)g/L,GL (31.54±5.67)g/L。

2.2 肝功能指标与肝细胞损伤的相关分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球蛋白(GL)与肝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白蛋白(A)与肝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染性高,患者常表现出厌食、乏力、萎靡不振并伴有肝掌、蜘蛛痣、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常通过肝功能常规检查来判断肝脏的损伤程度,肝细胞受到破坏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会从细胞中溢出,导致酶的含量增高。当肝脏受损时,体内白蛋白(A)的含量会减少,由于球蛋白(GL)是由免疫器官产生的,当肝细胞被病毒侵蚀受到损害时免疫器官会产生大量的球蛋白(GL)导致球蛋白(GL)增多,此时肝脏排泄胆汁也受到阻碍使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增多。通过对肝脏功能的常规检查能较为准确的反应出肝脏的损伤程度,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球蛋白(GL)、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等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能较为准确的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据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徐洪涛,咸建春,李 阳.再评价常规肝功能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3):7844.

[2] 魏 倪,杨 方,刘丹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肝组织学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9):70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