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4-03-12 浏览次数:664次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上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此病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有明显的地方差异,北方住院率>南方住院率[1]。笔者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来我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242例患者,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另外11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23例患者中男78例,女45例;年龄44~75岁,平均(59.35±5.67)岁;病情方面,BMI均值(25.22±3.18)kg/m2;对照组119例患者中男66例,女53例;年龄43~74岁,平均(58.95±6.17)岁;BMI均值(25.42±2.98)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制剂)、低分子肝素、钙拮抗剂(如合心爽、拜心同)、硝酸酯类(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β-受体阻断剂药物(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等)等常规治疗,对合并疾病患者给予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5 mg/次,2次/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10 mg/次,2次/d;所有患者如遇到转氨酶增高三倍以上和肌痛等情况,应立即停药,连用8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检测肝功肾功。
1.3观察指标:本试验将患者的LDL-C、HDL-C、TC、TG等血脂参数、FMD(内皮舒张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功能指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等作为观测指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中途停药现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TC、TG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s-CRP和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FMD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经比较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和差异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的对比研究,可知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更好。
3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本组研究可知在治疗冠心病上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疗效,瑞舒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肝脏选择性和低亲脂性,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转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为甲戊酸盐—胆固醇的前体—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增加了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促进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有相关研究显示[2],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也就是强调“心脏康复”的重要性。指导院外患者的用药及生活方式,进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风险因素,从而降低冠脉的再狭窄率,降低医疗成本就显得十分重要。
4参考文献
[1]陈罛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033.
[2]张晓梅,张颖,吴红瑾,等.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