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863次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1]。手足口病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较高,潜伏期约2~10 d。HFMD多为初次感染发作,由于缺乏特效疗法,不易根治。近年来手足口病有逐渐增多趋势,部分患儿在同一年内复发[2]。笔者分析了该病流行期间在本院门诊就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67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昔洛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满意,复发率降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 2011年2月~2011年11月间,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接受治疗的患儿267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3]标准的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皮疹、低热或中度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23例患儿症状较重,转往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余2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2例,观察组患儿,男51例,女71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2.8±00.4)岁;病程1~4 d,平均(3.2±0.5)d;对照组患儿男47例,女75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2.7±00.3)岁;病程1~3 d,平均(3.3±0.4)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少数病例疑有合并细箘感染者加抗生素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昔洛韦片(湖北潜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国药准字H40201763 )每次5 mg/kg,3次/d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金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国药准字H20013288 )10 ml/次,2次/d口服。以7 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
1.3疗效观察标准:显效:治疗5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及手、足疱疹消退,无新皮疹及合并症出现;有效:治疗5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及手、足疱疹减少,无其他合并症;无效:治疗5 d后仍有低热、口腔及手、足疱疹减少不明显或增多,出现其他并发症转定点医院治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87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的有效率为95.8 %,12个月内有 2例患儿复发。对照组中显效52例,有效43例,无效27例。有效率77.9 %,12个月内有14例患儿复发,其中11例复发2次,3例复发3次。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皮疹(斑丘疹、疱疹或脓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儿伴局部疼痛,可伴发热、咳嗽、烦躁、流涎、厌食等全身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脑炎、脑膜炎。在我国HFMD的发病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分布差异特点[4]。我院以3~5月份为高发季节,以乡镇、农村为高发地区。
阿昔洛韦(无环嘌呤核苷酸类似物)是高效、广谱抗病毒药物,该药进入病毒感染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被转化为无环鸟苷三磷酸,抑制病毒DNA多聚酶,阻断DNA链的延伸,而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药效强,特异性高,吸收速度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抑制或清除胃肠道中的感染性病毒[5]。临床应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多肽和多核苷酸,能够特异性将供体细胞免疫力传递到受体细胞内,增加辅助T细胞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6]。据研究,转移因子口服方便,作用迅速,在治疗剂量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辅助效果极为显著,调节了患儿本身的免疫系统,所以病情不易复发[7]。
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治疗组采取阿昔洛联合转移因子,其发热、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是安全有效的;且口服制剂服用方便,起效快、价格便宜,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适合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朱启铬,方峰.小儿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
[2]葛兰香,李启新,李汝新.520例手足口病复发患儿流行病学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17(6):3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4]常昭瑞,张静,孙军玲,等.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7):67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818.
[6]黄名寿,张一宁,赵珊.阿奇霉素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J].临床医学,2009,12(2):223.
[7]孙加顺.转移因子治疗手足口病肺炎78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3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