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临床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939次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结果:PICC 适用于放化疗患者、TPN/TEN患者(完全或不完全胃肠营养)、长期输液患者和新生儿科患者,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改进技术、扩大PICC的使用范围是PICC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PICC;放化疗患者;问题;改进
PICC(Peripherally inc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导管[1]。从80年代起在国外开始应用[2],1997年进入我国,最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应用,在国内有10多年的应用历史。PICC管由于具有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对机体刺激小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最早设计的PICC导管,管腔只有1个,第二代和第三代导管已经发展到二腔或者三腔瓣膜式,改善了原来导管易堵塞和液体流速慢等缺点,而且导管更加柔软,管壁更加光滑,能有效防止附壁血栓的形成。
1PICC在临床应用的范围
PICC在国内应用以来,经过护理界各位同仁的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3-4],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比较多:①早产儿;②危重症患者;③全胃肠外营养(TPN、PPN);④化疗;⑤长期输液者(输液超过7 d)等。PICC管适用于早产儿是因为早产儿体重轻、循环差,四肢血管无法穿刺,为了保证液体量的摄入和药物尽快进入体内,所以才选择PICC。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PICC,如躁狂患者、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凝血功能异常者、穿刺处皮肤破溃或有伤口、肘部血管条件差等患者均不适合做PICC穿刺。
2PICC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PICC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优点很多,但仍有一些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5-7],如导管移位、堵塞、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等,这些并发症可以引起患者严重不适。目前已经有很成熟的报道认为通过提高PICC穿刺水平和置管后正确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针对导管移位问题,周丽冰等人认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术,能使穿刺成功率达到100%,而且不会发生误穿、导管移位等情况[8]。针对导管堵塞等问题,伍美娟等人认为导管扭曲、药液滴注或者推注速度过缓,致使血液返流入管是产生堵塞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和合理的封管方法是预防导管堵塞的有效办法[9]。针对感染问题,邓海英等人认为机体抵抗力与PICC管路感染呈负相关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10]。对于穿刺点渗血渗液问题,在做PICC穿刺时,选择有资质,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11-12]。此外,长期输液的患者尽量选用单腔管路;多腔管路因其管腔粗,对机体刺激性大,并且封管次数多,费用高,所以没有单腔管的优势大。
3PICC在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PICC作为一种新的静脉输液途径,能够给患者带来便利和舒适,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积极使用,但是此管路造价比较高,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普通百姓应用起来仍感费力,目前只在上述几类患者中广泛应用,如果今后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可大大提高PICC在临床的利用率,并能扩大使用范围,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4参考文献
[1]萸莉萍.PICC导管的维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2,24(9):311.
[2]叶昱.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J].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26(1):48.
[3]张玉珍,苏迅,张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23.
[4]邬媛.急诊科危重患者PICC的应用及护理[J].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会,2012:573.
[5]孟荣芳,王敏英,刘江红,等.探讨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对症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237.
[6]赵锐,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
[7]国红.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195.
[8]周丽冰,陈巧莲,廖玉兰,等.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272.
[9]伍美娟,刘梅凤.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研究新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434.
[10]邓海英,方元英,林丽珍,等.5例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症状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99.
[11]赵燕利,徐晖,黄彩辉,等.运用PDCA循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0,39(8):116.
[12]戴建华,叶文琴,袁斌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35(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