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手术病人交接环节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1478次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手术室是特殊的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病人由于注射镇静剂或麻醉等相关原因 ,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过程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手术病人11182例,病人交接过程与护理工作过失有关的安全隐患39例。其中术前未注射镇静剂7例,大手术前未配血8例,重大手术前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1例,饰物及假牙未取出4例,出入量交接不清楚2例,耽误输血2例,手术病人过床致尿管及其他引流管脱出5例,病人运送途中病人滑下车床至伤1例。运送途中病人病情变化,护士观察不足1例。2 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2.1 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 (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或注射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2)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未签名,术前未配血,主管医未按常规操做,年轻护士也无经验,未提醒医生,带着病人连同病历到手术室就完事。手术室护士查对发现再提醒主管医生,耽误了手术时间;(3)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4)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5)引流管夹闭未开放,择期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因为定时倒尿,期间夹闭尿管,病人被送往手术室未交班,手术室护士也未逐一核对,术中无尿,检查尿管时才发现尿管被夹闭未开放,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2.2 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1)病人手术中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术中出入量、术后注意事项麻醉师未逐一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致使观察不到位,病人出现并发症;(2)伤口情况,尤其颈部手术后伤口,麻醉师敦促接班护士不能只看敷料表面,应该掀开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肿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 手术后只有麻醉师及工人护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交待不全,此类安全隐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医疗纠纷的导火线。2.3 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隐患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由于手术前、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对管道未加重视,尤其输液管最易脱出。术前病人空腹并紧张,注射镇静剂后易头晕,如接病人时不按规范用车床接送,途中病人可能跌倒;手术后病人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因烦躁不安,车床护栏未上,未用安全带约束病人,车轮故障致使病人坠床;关注病人运送途中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本组一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送返病房,交接班时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虽经抢救也未成功。此类重症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家属不能理解,提出许多要求,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2.4 护理记录不全面,不连贯引起的安全隐患, 麻醉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短缺,病人术中抢救记录,出、入血量,麻醉与护理记录单不相吻合;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皮肤情况;病人出、入手术室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时间不相吻合等;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3 防范对策3.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安全、质量、服务、费用是医院管理年的主题。我院主要围绕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学习其精神。强调护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服务。我院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经常强调关注手术病人安全,关注工作细节,及时暴露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提醒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3.2 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3.2.1 严格执行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手术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交接护士再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进行确认,并在交班本签名。3.2.2 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确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腕带准确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2]。3.2.3 关注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术前由手术医生在病人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并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手术室护士在交接手术病人前应该查看病人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再次确认手术部位,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3.2.4 术前“暂停”手术的实施序。手术实施前,巡回护士露出病人腕带,提请手术者、麻醉师实行手术“暂停”程序,最后的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确认之后方可麻醉、手术。3.3 加强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强调手术病人注射镇静剂后必须使用车床规范接送,以防万一。使用前检查车床性能是否良好,车床必须有护栏或安全带,车轮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伤,并有保暖被盖,避免病人受凉。运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时间,过床时避免脱出。由麻醉师、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PACU/ICU。重症病人备氧气袋、呼吸囊、监护仪、微泵、急救药品、急救用物、专用监护床,以减少危重病人术后搬动次数,安全并动态观察病人。3.4 强调麻醉后交接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接班护士应及时到位,当场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意识,伤口敷料及各种引流管情况,引流管标识清晰,有不相符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掌握病人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特殊情况,输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镇痛泵,镇痛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一核对交接。3.5 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记录单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交接病人,无论是术前接病人,还是术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头交接班,而无任何记录。现在强调谁执行,谁签名,谁负责,落实到个人。从我院创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开始,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患者术前识别和交接核对本》,《手术患者术后识别和交接本》,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规范接班交指引,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杜绝了手术前、后交接不到位现象。4 体会一直以来,医院都形成手术病人口头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认为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发生任何差错,对病人交接过程的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接受手术,再到手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1]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临床护理文书的作用[M].广东科技出版社。[2]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