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高校学生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1268次
[摘要]目的:针对引起大学生焦虑产生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缓解焦虑从个体发展及外部环境控制上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研究高校人格发展理论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SAS问卷对某大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焦虑倾向的大学生比例为65%(13/200),其中男生、女生焦虑检出率分别为为42%、 129%,理科焦虑倾向检出率为56%,文科焦虑检出率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5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负担、性格及脾气对学生焦虑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防治、摆脱焦虑心理的产生,需要大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主客观双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的协调与配合。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影响因素;对策
Abstract:Objective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PSS 19 software to analyze major factors of anxiety disorder with a sample of students form a university in Wuhan,this paper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relieve students′ anxiety in term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s as well as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ntrolling factors,contributing to the researches on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i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bjectiveA SA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0 students who had chosen a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n a university MethodIt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anxiety-prone students was 65% (13 among 200),42% and 129% fo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 for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students is 56% and 79%,which impli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0285,P=0593)The result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actors such as the burden of learning,personalities and temperaments all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tudent anxietyConclusionTo prevent and get rid of anxietie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joint efforts,activ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are vital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Anxiety;Relativ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改革也迅速发展,然而当前的高校教学在质量上尚无法与高校扩张的数量发展相匹配,造成目前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却缺乏相匹配的心灵教育和关怀。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焦虑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据国内有关研究,大学生有抑郁、焦虑、强迫、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占16%~30%[2]。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3],如不能正视并及时解决这些焦虑,一些学生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引发极端事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研究大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寻找人格塑造规律的关键,对未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提供预测基础,探寻有效措施以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选取某高校2012年上半年选修健康教育课程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200名大学生,其中男71名,女129名,文科76人,理科124人。
1.2 方法:采用课堂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收集,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200份(有效率100%)。问卷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包括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加总所得的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50为正常,≥ 50为焦虑情绪,分数越高,焦虑越明显。另外,在该焦虑量表之外自行设计了第二份测评量表,其中涉及大学生应对方式及近期家庭、学习生活等相关的14个变量调查[4]。
1.3统计学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9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构成比以及t检验对计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检验。相关数据简单单因素与多因素的统计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女比例:调查显示,有焦虑倾向的大学生比例为65%(13/200)。其中男生焦虑检出率为42%,女生焦虑检出率为129%。
2.2 文科、理科比例:将被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门类进行分析,其中,文科76人,理科124人。焦虑倾向检出率中,理科占7人(男生2人,女生5人),文科6人(男生1人,女生5人)。理科焦虑倾向检出率为56%,文科焦虑检出率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593)。
2.3 其他:对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学习负担等的多因素回归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及P值分析得出数据,见表1。
表1相关因素分析对比
影响因素Waldχ2P值独生子女41670042家庭经济69490040密友数量85900039学习负担169100004性格255640000脾气153840000
调查显示非独生子女焦虑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P=0042),家庭经济程度与焦虑呈负相关(P=0040),密友数量与焦虑状况呈负相关(P=0039)。学习负担、性格及脾气对学生焦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生活压力感、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的关系:压力感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P<001),压力感与焦虑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和焦虑水平之间均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而引起的焦虑状况,相反社会支持越小,压力感越高,相关焦虑状况就会相对提高。
3 讨论
通过上述数据调研在性格和脾气等因素上,焦虑情绪的产生具有直观影响。此外针对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其他原因还有如下几点。
3.1 高校大学生焦虑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文科生焦虑检出率高于理科生。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生理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科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倾向,还需要考虑到学科特性对其焦虑所带来的影响。
3.2 非独生子女焦虑倾向检出率较高,家庭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较为单一获得父母更为集中的精力和时间,日常生活中代沟相对较小。除独生子女维度外,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焦虑检出率也相对较高(P=0040),此种状况在另一个角度可以体现出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年心理发展及焦虑状况的产生具有直观影响。
3.3 人际交往对焦虑具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焦虑状况与密切朋友个数呈负相关,即朋友越多相关的焦虑症状越低。缺乏朋友就缺少了有效的分享渠道,在情绪异常或遭遇挫折后无法与人分享就容易情绪淤积从而造成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情绪产生。朋友的数量在另一角度反映出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
3.4 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社会支持可缓解焦虑情绪:说明这两点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明显。大学生阶段对压力感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学业、社会活动等方面。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密切相关[5]。
焦虑作为人类普遍的情绪体验与心理发展相伴而生,无法避免。缓解大学生焦虑的状况实质上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合理思考的契机。防治、摆脱焦虑心理的产生,需要大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主客观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及积极的协调与配合。针对引起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内外因,就主观方面讲,大学生是其自身心理调适、心理素质提高的主体,可以通过对个人不良情绪应对的方法介绍,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及调节技巧,培养正确的心理学观点,主动拥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愿,建立自我情绪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充实健康人格。而在外部环境上可以完善教育机制和法规环境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的进行;加强体育锻炼,改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增强教育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等[6]。
4 参考文献
[1]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大学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2(5):231
[2]张秀明,王宝状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11(1):94
[3]李茹,博文青焦虑整合治疗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6
[4]汪伦,甘为大学生焦虑水平与日常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991
[5]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20(6):40
[6]张引,侯家伟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焦虑状况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8,20(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