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在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1247次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1]。性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传授给青少年关于性器官、性发育、性举止、性生殖以及性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健康的性心理就是作出正常的性思维、正常的性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使“留守儿童”这个新的弱势群体诞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2]。随着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在当今愈来愈凸显.
1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
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大多生活在父辈老人的身边,这些老人多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大多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且保守,不具各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教育理念,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仅限于解决温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教育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所以有问卷显示,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非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的滞后趋势凸显。当前各种非主流性文化的传播,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性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带莱了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
1.2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以培养
如今在广大农村,打工父母对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外出后,头脑考虑的仅是如何赚钱供养家庭的支出,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态,特别是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令人堪忧、而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盲区。
1.3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
幼儿期教育要保护和善待自己的生殖器官、珍爱生命。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思想情感交流,缺乏性心理责任教育。在人格方面,自尊水平低,应对方式消极,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比非留守儿童差。青春期留守儿童处于突变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青春期是他们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性健康教育方面,极易受当今各种信息渠道、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影响。影视作品和畅销小说中含有的情色内容极易被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农村留守丿L童模仿。由于家庭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性侵害的危险大大增加。
1.4学校开展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落后于留守儿童的性态度和他们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有资料发现学生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知识存在许多问题、盲点和误区。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的教育,与孩子平常在快捷网络、影视中接触的过于暴露的内容是不同步的。其间就缺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渡过程——家庭与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青春期发育、性生理、避孕、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AI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较少,致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受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对性行为的态度日益开放,导致sTD/ⅢDS(HⅣ)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上升[4],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2家庭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2.1家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早期性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健康的形成有很关键的作用
家庭早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否、开展的方式方法等因素均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3]。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的不仅仅是保护孩子表面上不受伤害,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构建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性人格。因此,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打工父母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性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必须与文化思想、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教育同步进行,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答复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更是指导和帮助。
2.2父母应将家庭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遵循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做到大方、客观、自然讨论性方面的话题,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将性教育表现得很严肃或神秘,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从家庭中获得相应的性心理健康知诼嫁庭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进人青春期后,其父母还应该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上避免性行为,在性价值观、性人格、性道德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创造条件同孩子一起参观计划生育图片展览,或通过影视资料直观了解性知识,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对性方面要从思想上进行升华,培养出富有思维、更全面、更优秀的下一代。
3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3.1学校要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现状,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关注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著名少儿卫生学专家叶恭绍教授指出:“从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情况来看,身高已经比过去提高了,性发育也有了提前,性卫生知识的教育自然也应该随之提前。”现在有的女孩在10岁左右就来了月经9因此提前给孩子讲性卫生知识,无论对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都会有好处。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工作者要突出研究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动向,对早恋的信号要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要把一般的异性正常交往和早恋区分开来,不要轻易地把早恋与思想落后、品质恶劣划等号。学校要注意发现分析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等方面的问题、盲点和误区。尤其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处于懵懂好奇状态,应及时给予全面的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减少青少年STD/虹Ds(HⅣ)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3.2学校要向留守儿童提供适宜的性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可以推荐医院的生殖保健门诊)
对于中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重点应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应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要自尊自爱,使中学生男女之间保持正常的交往。老师要尊重青少年的感情,加强性教育,尤其是性德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绝大多数青少年是积极要求进步向上的和通情达理的,恰当的指导、良好的教育方法必然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学校要建设一个文明的、科学的性文化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健康的,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传授,应通过正规途径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发育、性生理、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Ⅲ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学校还需积极寻找教育对策,动员社会、家庭多方因素,加强对留守儿童青春期问题的疏导和教育力度,使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发育同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
4.1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知识、性态度、避孕套应用、性传播疾病(sTD)的宣传,尤其突出预防艾滋病宣传
青春期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性机能成熟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所以社会应该让留守儿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途径及其危害性。还要利用图片,画廊等条件,利用媒体宣传性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使他们学会防卫亲身、调节亲身、发展和妥善亲身,更好地避免在成长发育期间引起性心理疾病和性心理掩盖。在学校和社会要开展男女留守儿童共同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正常的交往机会,使他们可以逐步认识到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破除那种男女交往必然发展到性的错误观念,使得男女交往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性敏感等异常心理。
4.2性文化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伦理是社会道德中最敏感的一个领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性文化、性道德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民族、国家道德与文明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性心理健康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对性抱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能够自觉调解和克服不良情绪,正确看待性生理心理现象,这对于他今后的恋爱婚姻和毕生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5]。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性道德,避免性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09-10.
[2]辜胜祖.留守儿童调查报告[J].新农村,2011.16.
[3]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与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2,(04):45.
[4]张洪响,刘升灿,刘刚.农村中学青春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1,(08):41.
[5]高尔生,张鹏,朱虔兮.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证据及决策思考[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06):34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