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药的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2-12-29 浏览次数:103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凤玲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 济南250014
杨杰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0000
李健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0000
牛瑞仙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0000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随着当今世界“人类要回到大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药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一个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热潮正在世界兴起。但是中药的一些传统认识、经验、方法和习惯,也逐步显示出历史的局限性,有的甚至不够科学和合理。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看法,就是对中药认识的一个误区,常常使人们忽视了中药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曾搜集到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国内医学、药学期刊、医学院校报上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ADR的报道780篇。共3 009例,其中中成药ADR报道281篇,754例(死亡28例,占3.7%);中药注射剂类110篇,184例(死亡10例,占5.4%);中草药ADR报道389篇,2 071例,(死亡135例,占6.5%)。不良反应涉及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秘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肤损害、肝脏损害、重金属中毒等。有些经典、常用之中药及制剂ADR发生频率也较高,如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云南白药、红花油、人参、乌头类中药、雷公藤及其制剂等。下面,就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做一下浅述。
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
近年来,有关中药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传统认为无毒无害的滋补药也出现了中毒现象,如服用人参而引起的“滥用人参综合症”,儿童服用人参、鹿茸制品引起性早熟现象;过量服用甘草产生“甲醛固酮症”;红花外敷引起过敏;党参超量服用发生中毒;乳香、没药口服引起过敏;鱼腥草注射液导致过敏;丹参注射液引起肝损伤及急性寻麻疹;消咳喘引起心律失常;板蓝根糖浆引起溶血反应;安宫丸引起尿毒性肾炎及药酒引起过敏,以及龙胆泻肝丸事件等。德国药物安全委员会认为“使用茜草根治疗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类药物弊大于利。”据资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得茜草根中含有较大量的亮黄素(LUC)、LUC可引起V97细胞基因突变和DNA片段破裂;在细胞转化实验中可引起C5H/M2细胞的转化;大鼠口服LUC 1~2 mg/kg后,LUC将以共价键与大鼠肝脏DNA结合,有理由怀疑人用后有致突变作用。另有证据表明,LUC的代谢产物1羟基蒽醌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胆道、肝脏和胃粘膜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部分国外出现的中药毒、副反应报道,如日本的柴胡事件、新加坡的禁用黄连事件、比利时中药减肥中毒事件等均影响了中药的声誉。韩国也有服用保健滋补品产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报道。
2 中药药源性肝病
有学者对比较突出的中药药源性肝病进行了专项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2.1 有人发现长期服用大黄可出现黄疽,并伴有肝硬化;个别病例服用泽泻后出现谷丙转氨酶暂时性升高;也有静滴四季青注射液2~4 d后出现黄疽,GPT明显升高。可能与鞣质未除尽有关。
2.2 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如鞣质含量过高,粘膜及创伤表面吸收过量,可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长期服用桑寄生、姜半夏(包括制剂)、蒲黄可产生肝区疼痛,少数发现肝功能异常;大剂量服用或注射天花粉及其制剂也可影响肝肾功能。
2.3 有些中药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国内报告了许多例因自行驱虫而超量或误食川楝子皮所致中毒性肝炎的报道,临床出现黄疽、肝肿大和谷丙转氨酶升高、肝区瘤,其中有死亡病例。国内已经报道过的雷公藤中毒199例,其中58例死亡,死亡率占29.1%,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病变,部分尸检证实有中毒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中毒性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变性等。也有报道误食苍耳子引起中毒性肝炎、肾功能衰竭或并发阿斯氏综合症,严重者肝功能明显异常,出现腹水及消化道大出血,而导致死亡;超量长期服用黄药子煎剂或复方黄药子糖浆导致中毒性肝炎,表现以黄疽、食欲减退饱胀、恶心、乏力、肝肿大多见;另外蓖麻子含有的毒蛋白,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损害而致浑浊肿胀、出血坏死,甚至导致死亡,故本品切不可内服。
2.4 某些中药可诱发肝肿瘤。动物实验证明,青木香、马兜铃、关木通、硝石等中所含的N-亚硝基化合物,苏铁、诃子、农吉利、土荆芥、石菖蒲、桂皮、花椒、八角等所含的黄樟醚,千里光、蜂头菜等均可诱发动物产生肝癌。
3 中药不良反应的损害
报道资料显示,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反应和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但广泛涉及神经、循环、秘尿、消化、呼吸、血液系统,如乌头、曼佗罗、雷公藤、班鳌、黄独、山豆根、人参等报道较多。乌头类和雷公藤多是同时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中药注射剂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多见。中药引起的死亡虽为数较少,但仍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左右。
4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首先是有些医生用药不当;再是病人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病人不遵守医嘱和治疗原则、药物使用方法而自行服用不对症中药,或过量持久用药;另外,药物本身的来源、炮制加工、制剂方法、配伍、给药途径、剂型以及中西药物联用应用不当等都会引起不良反应。而且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应用的范围愈加广泛,酒类、食品、化妆品、饮料、保健品等不乏中药成分,所以对中药不良反应严重性的认识和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重要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正确地评价中药的安全性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