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91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欣平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 675000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常见病,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36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消化内科自拟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41岁;发病时间6 h至4 d;病人均符合199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病人均在西医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制酸、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上加用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方法:厚朴、枳实、桃仁、虎杖、赤芍、蒲公英、延胡索各15 g,生甘草6 g加入500 mL清水入锅煎煮30 min,后下大黃20 g煎至余液约200 mL时,去渣过滤,然后加入芒硝10 g,将药液倒入无菌瓶中,温度保持在39 ℃~41 °C,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终端过滤器及以下剪掉,挂于输液架上,用液状石蜡润滑前端,抬高臀部10 cm,轻轻插入肛门25 cm~30 cm,每分钟60滴~80滴。拔管后尽量让药液保留2 h以上,并不断转换体位,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药物吸收,发挥作用。轻症病人入院当日开始保留灌肠200 mL,每日1次;重型病人在循环稳定后,开始中药灌肠,1次100 mL,每日2次。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 d内症状、体征缓解,7 d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7 d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各项标准或中转手术治疗。
1.3 结果
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禁食禁饮,症状好转后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待病情完全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刺激和加重胰腺负担,做好留置胃管和胃肠减压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病情变化,加强口腔护理和其他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2.2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之腹痛、呕吐以及禁食、胃肠减压等,常常使病人精神紧张,甚至焦虑、恐惧,故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树立病人的自信心,使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3 中药灌肠护理
灌肠前耐心向病人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遮挡保护病人,注意观察询问病人有无心慌、出汗、剧烈腹痛等不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嘱病人深呼吸,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完成灌肠。注意插管深度要到位(25 cm~30 cm),使药液到达结肠,增加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拔管时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排便反应。灌肠后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及排便情况,若大便次数增多,应告诉病人不必紧张,此属中药灌肠后的正常反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外涂紫草油或六一散。
2.4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及疾病过程,教育病人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防治胆道蛔虫。指导病人及家属平时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饱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及高脂饮食,戒除烟酒,防止复发[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 “腹痛”“胃脘痛”“结胸”等范畴,多因暴饮暴食,情志郁怒,夙患胆石,蛔厥等病及感受邪毒、药物影响导致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或为肝郁气滞,或为肝胆湿热,或为胃肠热结之症[2]。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要”和“通则不痛”的理论,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既有疏肝清热,通里攻下为要,又可以使肠道细菌和内毒素随肠内容物排除体外,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改善肠道和重要脏器的微循环,减轻组织的过氧化损伤,降低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其中生大黄还有松弛管道口括约肌的作用,可减轻胰管的压力,从而促进胰腺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熊旭东.通腑活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16例[J].中华实用中医杂志,2003,16(2):236.
[2]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