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92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萍萍                      261041山东潍坊中医院

王建春                      261041山东潍坊中医院

杨媛                        261041山东潍坊中医院

于海泉                      261041山东潍坊中医院

温建华                    261041山东潍坊中医院

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是眼外伤后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者预后较好,重者或延误治疗者可引起永久性视力损害。多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1 例(38只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挫伤性视网挫伤膜病变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8只眼)和对照组30例(38只眼),治疗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2~58岁,平均31岁,单眼24例,双眼7例。致伤原因:木棍、拳击、脚踢伤16例,车祸伤8例,球类击伤6例,高处坠落1例,单纯视网膜震荡伤22只眼,重度挫伤性视网膜病变16只眼。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平均35岁,单眼20例,双眼9例。致伤原因:木棍、拳击伤13例,车祸伤10例,砖头击伤3例,球类击伤4例,单纯视网膜震荡伤21眼,重度挫伤性视网膜病变17眼。两组病人均为伤后1~72小时入院,年龄、受伤程度、眼底病变程度及就诊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纳入标准:诊断依据及纳入标准:①明确眼部挫伤史;②视力不同程度下降;③单纯视网膜震荡表现为:黄斑部水肿较轻,有水纹和混浊,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不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重度挫伤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水肿范围大,程度严重,后极部网膜呈灰白色,黄斑部呈樱桃红色,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1,2];④眼底检查无视网膜破孔和脱离;⑤眼眶CT排除视神经管骨折,头颅CT排除颅脑损伤;⑥有出血倾向、孕妇及妇女经期不在纳入范围。

治疗方法:治疗组,入院后予0.9%NS 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内含银杏叶)20ml静脉滴注(儿童用量酌减),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复合维生素B 2片/次,3次/日,维生素C片0.2g/次,3次/日;有眶壁骨折或睑皮裂伤着加用头孢类抗生素静滴5天,出血者加用止血敏1.0g入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滴3天;入院3日后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组成:桃仁10g,红花8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丹参15g,牛膝15g,柴胡10g,泽泻10g,车前子10g,茯苓15g,猪苓10g,甘草6g,眼底出血者桃仁、红花减量加用丹皮12g、旱莲草12g,三七粉3g。每日1剂,煎汤,早晚各200ml饭后口服,5天为1个疗程,对1个疗程未愈者,间歇2天后重复第2疗程,全部病例1~3个疗程。后期眼底病变大部分吸收或仍有少许渗出及出血则加用明目地黄丸以补益肝肾,益精明目。对照组,西医治疗同治疗组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视力恢复1.0以上,视网膜水肿消失,渗出、出血吸收,眼底清晰可见;②好转:视力上升到0.8以上或上升四行以上,视网膜水肿消失、出血渗出大部分吸收;③无效: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呈部分吸收,但视力无明显上升。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应用SPSS12.0软件包,两组数据行t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治疗组38只眼,治愈28只眼,占73.7%。好转9只眼,占23.7%。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97.4 %;对照组38只眼,治愈17只眼,占44.7%。好转12只眼占31.6%。无效9只眼。总有效率76.3%。

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17,P<0.01),见表1(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治疗组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 论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外来的钝力作用于眼球,经闭合的眼睑打击角膜或巩膜,经眼内容的压力波或整体运动传导至眼球后极部网膜,而颜面部受伤时,压力波通过翼上颌缝进入眶部,通过软组织首先打击到眼球后极部,视网膜的种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减退,后极部网膜水肿。由于钝力大小不同和个体对钝力的反应不同所产生的损害严重程度不一,根据临床和病理研究可分为轻度挫伤性视网膜水肿,又叫Berlin视网膜水肿即视网膜震荡,重度挫伤性视网膜水肿又称为视网膜挫伤性坏死或挫伤后色素性视网膜病变[3]。目前多数认为挫伤引起血管舒缩障碍,产生麻痹性血管扩张,视网膜小血管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极度扩张,以后极部最显著。在严重的震荡伤,视网膜血管极度扩张,血液外渗,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甚至局部变性坏死[4]。该病属祖国医学“撞击伤目”或“暴盲”范畴,因外伤后气血受伤,组织受损,以致气血瘀滞,络伤出血[5]。而眼之能视万物,辨五色,全赖气血的正常运行与气血的濡养。若气血而运行不畅,气化失司则水停,形成视网膜水肿。气血瘀滞,损伤脉络,血溢脉外则为出血。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本,利湿消肿为标,兼以止血,止血而不留瘀。早期出血不明显者,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生地凉血、止血、清热;柴胡疏肝行气;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茯苓、泽泻、猪苓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相互辅助,可使气血通使,瘀消痛止,并利水明目。出血明显者桃仁、红花减量加用丹皮既清热凉血又兼活血化瘀,旱莲草凉血止血,三七粉活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眼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从微循环中摄取氧的能力,促进机体对氧的利用,通过调整毛细血管床的开放而降低血管内压,降低血管通透性[6],减轻水肿反应,同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起抗凝作用,从而增快血流,防止血栓形成,加快病灶吸收[7]。病变后期,网膜病变大部分吸收,应补益肝肾,益精明目,加服明目地黄丸以善其后顾其本。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可以防止和减少受损的视网膜细胞变性坏死,促进网膜细胞的恢复,提高视力。本院通过治疗观察,治疗组的治愈率73.7%,总有效率97.4%。对照组的治愈率44.7%,总有效率76.3%,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17,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治疗组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振中.现代临床眼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7.

2 葛坚,赵家良,崔浩.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8-419.

3 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30-331.

4 张承芬,主编.眼底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33.

5 廖品正,主编.中医眼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6-127.

6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40.

7 赵海英.复方丹参液治疗视网膜震荡疗效观察.现代中医药,2006,25(5):52-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