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90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杨火莲              (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不仅可引起多种呼吸道疾病,还可以导致肺外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1],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肺炎。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并可引起地区性流行。2008年10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3],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萍芬主编《中医儿科学》中有关“咳嗽-痰热闭肺型”辨证标准,即高热烦躁,气促鼻煽,咳声重浊,喉间痰鸣或痰中夹血,面赤口渴,胸高腹胀,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显于气关,舌底脉络充盈紫暗,③经X线胸片证实不同程度的肺部炎性反应表现,④经冷凝集实验及支原体抗体血清检测MP-IgM阳性,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⑥年龄3~14岁。本研究共纳入160例,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3~14岁,平均(5.82±3.67)岁,病程3~21 d,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者112例,低于正常值者31例,高于正常值者17例,血沉增快5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为阳性,X线胸片均提示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辅助检查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解热、镇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置。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5~10 mg/kg加0.9%NaCl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停药4 d,再口服阿奇霉素片剂[10 mg/(kg·d)],1次/d,连用3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自拟方治疗,方药组成:桑白皮10 g,紫苑6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白前10 g,苏子10 g,黄芩10 g,柴胡6 g,苍术10 g,地骨皮10 g,地龙10 g,半夏6 g。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150 ml,3~5岁1剂分1.5 d服,5岁以上1剂1 d服,3次/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 d。

1.3 疗效判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治疗》[4]拟定:痊愈:体征正常,咳嗽消失,X线胸片示肺炎已吸收,MP-IgM转阴,显效:体征正常,偶尔咳嗽,X线胸片示肺炎吸收期,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体征正常,咳嗽减轻,X线胸片吸收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感染后可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临床常反复发作和迁延难愈。中医药古籍无“支原体”记载,依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炎咳嗽”、“喘证”范畴,其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称为“肺炎喘嗽”。《证治准绳·幼科》载有“无价散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马脾风。”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在于外感风寒、风热从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经。小儿素体阳盛,感邪后易从阳化热,临床以风热犯肺,痰热闭肺证多见。临床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并佐以中医清泻肺热、降气化痰。方中桑白皮能清泻肺火,平喘止咳兼泻肺中水气,黄芩善清上焦肺热,半夏辛温而燥,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苍术可健脾燥湿,运脾补虚,使脾健而痰消,地骨皮清肺热,导气火,柴胡能疏泄气机,使肺之气机疏畅,冬花、紫菀、苏子、地龙、前胡、白前具清热泻肺,下气消痰止咳之功。

4 参考文献

[1] 吴移谋,叶元康.支原体与支原体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128.

[2] 杨结平,盛 俐,姚 君,等.应用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51例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2):4535.

[3] 吴瑞萍,胡亚美,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1.[4] 国家卫生部.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治疗[S].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20-12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