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针灸推拿学》

针刺辅助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18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范鹏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 安徽 蚌埠 233000

郭凤红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 安徽 蚌埠 233000

陈莉秋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 安徽 蚌埠 233000

周围性面瘫西医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属祖国医学的“口眼歪斜”和“口僻”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其病因西医认为主要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而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不足,经脉失养,络脉空虚,病邪乘虚而入所致,属中风在络,病邪浅,病情轻。治疗上习惯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但疗程较长,疗效也不甚显著。对此,我们分别采用针刺辅助推拿方法与单纯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2],且均已排除脑血管意外或其他因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面瘫发为左侧者观察组8例,对照组9例。观察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8岁。病程≤7 d者8例,大于7 d者12例;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8岁。病程≤7 d者9例,大于7 d者11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以患侧腧穴为主,以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足太阳经穴,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刺主穴: 地仓、颊车、四白、下关、翳风、牵正,吸或加压呼吸可使口腔或气管内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向下呼吸道或肺泡推进,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由于胎粪颗粒阻塞气道,可形成活瓣样阻塞,即主动吸气时气体能进入气道,可形成活瓣样栓塞从而形成局部肺气肿。压力过大致使肺泡破裂形成气胸等。如果气体经大血管周围间隙自肺门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本组发生率为34.62%)。气体也可沿大血管进入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气体也可经食管和血管间隙穿过横隔进入腹腔形成气腹[1]。故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宫内,产时窒息,生后及时清除吸入的胎粪。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时不可用力过大,用力要适当,均匀。本组有4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出现气胸,易发生在PIP,PEEP等压力较高时,当患儿烦躁不安自主呼吸强烈产生人机对抗时。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PIP,PEEP不能设置太高,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并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避免出现人机对抗。亦可选用流量触发灵敏度高的同步呼吸模式。自发性气胸多见于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儿。最近的一项资料[2]显示,剖宫产儿自发性气胸发生率为0.19%,自然分娩儿发生率为0.07%,前者是后者的2.7 倍,原因可能是剖宫产儿娩出简单而迅速,新生儿胸部没有受到有效缓慢的挤压,气道内的液体也不象阴道分娩儿那样在娩出前已被有效地大部分挤出,其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腔压力的急剧变化,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破裂。本组2例(7,69%)为选择性剖宫产。本组病例单侧气胸24例(92.31%)右侧多于左侧,这可能与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右侧主支气管较陡直胎粪易进入右侧肺有关。另外,气管灌洗术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可减少气漏的发生[1]。迎香穴(均患侧);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均双侧),合谷穴(健侧)。每次取3~4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面部穴位采用平刺,少提插,循经取穴可深刺重刺,多提插,发病初期(1~7 d)应浅刺轻刺,选穴宜少,手法宜轻。稳定期和恢复期(7 d以后)手法由轻到重,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对照组与观察组取穴相同。(2)推拿治疗:出针后予手法推拿颜面部,以患侧为主,健侧作为辅助治疗。手法以一指禅推法、抹法、揉法、擦法等按摩面部穴位为主,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先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太阳、四白、晴明、迎香、地仓、颧髎、牵正、颊车往返5~6遍,然后用双手拇指抹法自印堂穴交替向上抹到神庭穴,从印堂向左右抹至两侧太阳穴,从印堂向左右抹上下眼眶,自四白穴沿两侧颧骨抹向耳前牵正穴,从地仓穴抹向颊车穴,治疗6 min。指按揉四白、牵正、地仓、颊车、合谷,每穴1 min。后用大鱼际揉面部前额及颊部3 min,最后用擦法在患侧颜面部向眼方向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在手法操作时防止颜面部破皮,推拿结束。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蹙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蹙额、耸鼻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蹙额、耸鼻等动作仍较困难。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1.4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经Ridit分析,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2组疗效比较

2讨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认为是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脉络空虚,病邪乘虚而入,致气血痹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活血,舒筋通络为根本,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选穴以面部局部阳明经为主,结合循经取穴,辅以太阳经穴,已补阳明经气,健运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以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肌肉筋脉得气血濡养则颊筋自利,口僻则消。

通过运用推拿治疗使面部经络的气血得以疏通,使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了面部血液循环,加快了营养局部代谢,改善了面部神经的营养供应,提高了面神经的敏感度,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消除炎性水肿,使受损的神经的功能得以恢复,推拿过程中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通过推拿健侧能使健侧的气血与患侧相互调和,通调经气以达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目的,使人体阴阳平衡。由于针刺本身就有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针刺与推拿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明显的增强了益气养血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对针刺辅助推拿和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比较,针刺辅助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2.2治疗少量积气、症状轻者多采用保守治疗。患儿保持安静,用80%~100%氧气吸入加快间质氧气气排出,从而促使气肿吸收。但应避免氧中毒的发生[3]。对于大量积气症状重者应立即排气减压。如张力性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的患儿应以尽可能低的气道压维持血气在边缘水平,有条件者可试用高频通气。总之,对新生儿气漏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和过期产,相关人员应加强新法窒息复苏的培训,减少窒息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重视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低潮气量低气道压通气肺保护措施[4];剖宫产这种损伤是导致新生儿肺损伤最常见的高危因素[2]。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1.

[2]周齐,刘维靖,王凤英,等.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216-217.

[3]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3.

[4]李克华,刘红,刘靖媛,等.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4):232-23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