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针灸推拿学》

略述推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24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包鹏程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066104

1 临床表现

1.1 腰部疼痛 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1.2 下肢放射痛 凡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者,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有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若L1~L2或L2~L3椎间盘突出者,则一侧下肢可出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性疼痛感觉,即腹股沟区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1.3 腰部活动障碍 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1.4 脊柱侧弯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腋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脊柱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乃凸向健侧;反之,若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上方,由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1.5 主观麻木感 病程较久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

1.6 患肢温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此乃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2 治疗原则

①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②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③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恢复正常功能。

3 治疗方法

3.1 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 用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弹拨法、拿法等在患侧腰部、臀部、下肢部进行放松肌肉的操作,重点在肾俞、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等施用点法,全过程大约需15~20min。

3.2 牵抖按压法 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用治疗巾固定患者上背部,医者双手分别握紧患者双踝关节,持续牵引半分钟左右,在水平位左右晃动十数次,然后上下抖动患者腰部5~6次;仍回原位,医者站于一侧,双手相叠轻按于椎间盘突出部位,另用一位或两位,握紧患者双踝部,持续牵引半分钟后,猛然用力加重牵引,此时,医者双手迅速用力向下按压数下。

3.3 背伸法 医者与患者相背而立,医者双臂挎紧患者双臂,做弯腰屈膝挺臀的动作,使患者利用自身体重为牵引力,加大椎间隙的宽度。

3.4 斜扳法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4 机理分析

4.1 整复类手法对机械性因素作用 机械受压学说认为机械性压迫神经根是引起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1],因此在治疗上主要是解决机械压迫的问题。当然,临床上还有一些非压迫性髓核致脊神经根和脊神经损伤的实验报道,有人通过CT观察发现:手法后虽然突出的椎间盘无明显还纳,但可见神经根受压情况明显改善,因而推拿手法治疗的机制在于:首先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关系。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解除了患者的症状。其次调整后关节功能、恢复脊椎力学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恢复颈、腰椎活动功能。

4.2 推拿对改善循环因素作用 推拿手法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调整颈椎力学失衡的作用已经被临床和实验证实。手法治疗后,患肢及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微循环明显改善。有专家认为活血化淤手法对微循环影响的机制是:血管受推拿手法压迫时,血管内一部分瘀血被强迫推出,冲开堵塞的和处于闭合状态的毛细血管,从而使参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循环速度加快、功能改善。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及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均需进一步加深分析与研究。如加强整复类手法的力度与方向的脊柱生物力学量化分析,加深软组织推拿类手法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为正确分析手法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使手法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流程科学化。Y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7-132.

[2] 金辽沙,王坤正,陈君长,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惟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1996.9(4):3-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