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治疗胃病的应用体会(附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7-07 浏览次数:926次
贾永刚
734200甘肃临泽县板桥中心卫生院
摘 要 目的:总结平胃散重用苍术及随症加减对胃病的治疗经验。方法:重用苍术,辨证分型加减。结果: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平胃散是治疗胃病的良方,如法应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 平胃散,治疗胃病,体会
胃病在古代中医论述中关于胃病的记录甚多,如《素问·六元正传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阴上出,故痛而呕也”。又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脾胃论》中有“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些说明寒邪伤胃,和饮食不调是胃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又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开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则燥,胃喜柔润也”。又有“久痛入络”、“久痛寒必化热”、“初痛在气久痛入络”等观点,“胃乃多气多血之腑”,这些观点从脾胃的生理和病机方面都有了深入的阐述,其对胃病的认识和对胃病的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浊困脾,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力,大便不调,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有呕恶、吞酸、嗳气,说明了胃以和降为用,脾以升清为要,有寒凝,食积气滞、火郁,血瘀,气滞,阳虚,阴虚等所致。总之是“不通则痛”,病机是脾不足,而胃乃伤。因此治疗胃病之关键在于升清降浊。
平胃散是治疗脾胃病常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药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方中苍术为君,除湿运脾,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为佐,理气化湿,甘草缓急和中止痛,调和诸药。全方以和降为主。从而使脾胃传输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各种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重用苍术
苍术在平胃散中为君药,剂量10~15g,因其燥湿运脾之功显著,《本草正义》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温病寒热头胀如裹,或胸痞呕恶,皆须茅术、藿香、佩兰叶等。香燥醒脾,其应如响。而脾家郁湿,或为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珍珠囊》中有“能健胃安脾,诸湿肿满非此不能除”之说。在临床应用中,有湿者重用苍术剂量30~60g,每见患者总有一剂见功之效,纠其原因,主因脾喜燥而恶湿,湿祛脾自运,清阳及升则胃运化有力,故诸证自除。
平胃散在胃病治疗中的加减
寒凝胃痛,症见遇寒加重,遇湿痛减,方中可加良姜、肉桂、附子、草蔻。
食积胃痛症见不思饮食,纳差,完谷不化等,可加焦三仙、砂仁。
气滞胃痛症见疼痛以胀痛为主,痛为持续性或时发时止兼嗳气,可加木香、香附、乌药、三七。
火郁胃痛症见渴喜冷饮,胃脘部烧灼疼痛,口臭、便干,可去苍术,加黄连、山桅、知母、公英。
血瘀久痛入络,症见痛有定处,缠绵不愈,方加当归、白芍、金铃子、元胡等。
气虚,症见进食痛减,喜按、乏力、气短,方加人参、黄芪、扁豆。
阴虚,症见口渴等加石斛、玉竹、沙参、麦冬。
阳虚,症见怕冷、肢冷、畏寒,方加杜仲、附子。
腹泻者加秦皮、椿皮、白头翁,胃酸过多加煅瓦楞子、浙贝母,嘈杂加黄连、吴萸。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2004年10月初诊,自诉乏力、胃脘胀痛3年,胃脘不适纳差,泛酸,喜呕,按之痛减,观面色萎黄、无华、苔薄白、尖红、少津,便黑。曾在市医院等多处诊治,西医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口服果胶铋、吗叮林等无明显效果,化验大便潜血(++),血红蛋白9.0,余正常。
辩证治疗: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为后天之本,久病运化失司,受纳无权则胃胀纳差,久病伤气、伤血,面色萎黄、无华、乏力、倦怠。久病入络,络脉损伤,不通则痛,血溢脉外,故大便色黑,苔薄白、舌尖红、少津、脉细弱,气阴两伤之症,治以健脾养血,行气止痛。方用:苍术30g,厚朴12g,陈皮12g,人参9g,当归12g,白芍15g,生姜6g,乌药9g,炙甘草6g。服用3剂后胃脘胀痛、乏力、纳差症状好转,再服3剂自觉精神好转,胃脘胀痛等症状消失,稍有泛酸,加煅瓦楞子30g,浙贝母6g,上药共为末,9g/次口服,3次/日以善其后,随诊2年现患者精神好,面好红润,食纳香,诸症已除。
平胃散所治脾胃不和,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脾胃被困,则升运和降失常,诸症遂起。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炙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用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一定疗效。惟方中诸药多苦辛温燥,易耗阴血,故孕妇不宜。本方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是由本方加藿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者。本方合二陈汤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