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与心脑血管病异病同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06-24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李景宏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工人日报》洛阳记者站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心血管 脑血管 导病同治
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发现,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男性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明显,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尿频、排尿困难的症状,同样,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也必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前列腺增生症同心脑血管病一样,至今都是病因复杂、病机不清、治法混乱、疗效不佳的多发病、疑难病,令中西医都十分头痛的中老年病。
笔者多年从事以心脑血管病为主的老年性疾病的研究。老年病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课题丰富,成果颇丰,笔者对其中的两项研究成果有浓厚的兴趣:一是人到中年以后,血液粘稠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二是50岁后微循环功能快速下降。中国抗衰老研究中心一项研究表明,50~59岁是人体急剧衰老的十年,其原因是50~59岁年龄组微循环功能降纸十分明显,其降低速率大约为30~39岁,40~49岁两个年龄组的2倍。
以上两项研究成果,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即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微循环学告诉我们,血液粘稠度升高,必然造成微循环功能的下降,这是微循环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的,因为毛细血管太细,仅有人发丝的1/20;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很慢,仅为0.5mm/s,血粘度越高,使微循环血流越慢,淤滞越多,红细胞聚焦程度越剧,出现的絮状流、粒状流及泥流,以及渗出、出血就越多,微循环障碍就越明显,引起心脑血管的淤塞或血栓的几率就越高,出现的病情或危症就越重。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治疗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早年硝酸甘油的出现,到上世纪60年代溶栓药物尿激酶的应用,再到1964年后的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置入支架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医生们关注的重点都放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上,而微观病变即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恶性发展却往往不够重视,甚而被忽视。虽然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微循环学的飞跃发展,研究者们早已发现冠脉微循环障碍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以及灌注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后,但因一直没有研制出一种特别有效地治疗高血粘和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来,所以至今对冠心病(也包括脑卒中)的微循环病变的防治一直是临床上最薄弱的环节。为此,笔者在研制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中,花极大的精力从中医药里寻找防治高血粘、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最后终于借助了中医药理论研制出效果良好的“通脉散“(其研制思路可参阅拙文《探求微循环障碍的中医对策》)。笔者正是让男性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通脉散”的过程中,发现该药在降低患者血脂、血粘、改善微循环的同时,也几乎毫无例外地“捎带”着把他们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减轻、消除了。由此,引起了笔者探求前列腺病因的极大兴趣。
关于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中医、西医都有多种理论,综观这些理论,似乎都有些道理,按照这些理论指导他们的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效果不好,所以到最后靠手术治疗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为什么通过改善微循环这个途径就能减轻和消除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现代医学在探求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提出雄激素和雌激素相互协同作用的问题。他们研究发现,男性发生前列腺增生症中有两个前提条件:①高龄,一般在40岁后开始发生增生性的病理改变,50岁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年龄越大,症状就越严重。②具有功能正常的睾丸,如果在40岁以前行睾丸切除术,年龄再大也不可能患前列腺增生症。
检测发现,男性老年人与他年轻时相比,他们血浆中雌激素含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但雄激素(睾酮)却大量减少。也就是说,年轻男性不发生前列腺增生,是他们的睾丸产生的雄激素睾酮十分充足,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前列腺后,与进入其中的雌激素的相互协同作用处于良好平衡状态,前列腺不增生。但是,随着进入老年后,血液粘滞度的升高,睾丸部位的微循环同全身其他部位的微循环一样也会发生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后果是:①睾丸不能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必然影响睾酮的分泌;②睾酮是通过微循环进入血液的,因睾丸微循环发生障碍,部分睾酮就滞留在睾丸内进不了血液循环系统,最终进入前列腺的雌激素量足而雄激素量少,造成比例失衡,雌、雄激素失衡状态下的结合,刺激前列腺组织快速增生,形成前列腺增生症。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衰老后睾丸分泌雄激素功能下降的结果,雄激素减少与微循环功能下降有关,积极用补气活血药合成的“通脉散”之类的中药降低血粘,改善体内各个部位的微循环(包括睾丸、前列腺等),改善前列腺的血供和体内雄激素水平的提高,不失为减轻或消除前列腺增生症状的一条可行途径。
其次,临床发现,前列腺增生引起的重症尿潴留可以发生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并不一定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成正比;另外,笔者在为患者服用通脉散后前列腺依然肥大,但相关症状却改善或消失了,这说明通过改善微循环为排尿通畅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①微循环障碍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外水肿或渗血。前列腺发生微循环障碍,必然造成前列腺水肿和充血,压迫尿道前列腺段,影响小便,前列腺微循环障碍一旦消除,即可使前列腺尿道恢复通畅。②微循环障碍可造成与排尿有关的神经(骶髓排尿中枢、支配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供血不足,功能失调,引致排尿无力,微循环改善后,这些相关神经得到了充足供血,其调节功能加强,排尿自然有力。
【参考文献】
1 赵克森,等.微循环与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1
2 中外健康文摘[J].医药月刊,2007.4(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