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1-05-11 浏览次数:385次
作者:史斌 作者单位:天津港口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56
【摘要】 探讨支原体(Mp)感染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酶吸附法检测冠心病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G;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结果 冠心病组MpIgG阳性率及CRP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患者中,MpIgG阳性组TG、TCH、LDLC升高,HDLC降低,与MpIgG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Mp可能是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原体感染 C反应蛋白 血脂
近来研究显示,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巨细胞病毒等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支原体(mycoplasma, Mp)特异性抗体MpIgG和炎症反应物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脂水平,探讨CHD与炎症反应和支原体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提高CHD诊治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 2006 年1月至2006年12 月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通过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共64例CHD患者,其中男4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3±10.5)岁。对照组:均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1.2±11.1)岁。两组均除外其他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 肾病、严重肝病及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标本均在试验对象住院第一天晨间空腹时采取外周静脉血4 ml。立即离心,提取血清置于-70℃低温冰箱短期保存待查。
1.2.2 检测方法 MpIgG采用酶联免疫酶吸附法,测定的试剂盒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血清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产自芬兰奥林公司,判断标准以血清CRP>0.8 mg/dl为升高,血清CRP<0.8 mg/dl为正常。用酶法测定血脂含量,试剂由澳斯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pIgG阳性率及CRP升高情况
CHD组MpIgG阳性率及CRP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1 两组间Mp感染率及CRP升高例数的比较
2.2 血脂检测结果
在CHD患者中,MpIgG阳性组血清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胆固醇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于MpIgG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于Mp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表2 冠心病患者MpIgG阳性与阴性组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的微生物,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在人体呼吸道和泌尿道中感染率较高。国外学者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尸解研究中发现有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孙一荣等[1]临床观察也支持Mp感染与CHD发生有关。
本研究显示的CHD组血清M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反复持久的支原体感染与CHD有关,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CHD组测得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CRP是CHD发生、发展重要的炎性因子。
支原体感染后可释放出脂多糖,脂多糖可影响脂肪代谢,使TG降解减慢,导致血中TG升高, HDLC下降。此外,肿瘤坏死因子还可通过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干扰脂质代谢,导致血循环中TC、TG、LDLC水平上升, HDLC水平下降,加大血液黏度,促进脂质侵蚀血管内皮,有利于CHD的发展[2]。
本研究显示,在CHD患者中,MpIgG阳性组较MpIgG阴性组TG、TCH、LDLC升高,而HDLC降低,也显示出Mp感染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孙一荣,王 涛. 冠心病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观察[J]. 山东医药, 2003, 43:3637.
[2]卢芳国,伍参荣. 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