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治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3-10 浏览次数:375次
作者:张瑜 作者单位:海宁市人民医院,浙江海宁 3144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63例,按溶栓后ST段回降程度分为二组:ST段回降≥50%为明显回降组,ST段回降<50%为无明显回降组,测定二组的CPK与CK-MB峰值,并比较二组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明显回降组的CPK与CK-MB峰值均小于无明显回降组(P<0.05)。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相关性,明显回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无明显回降组,并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段回降 心肌梗死面积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继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冠脉所致,溶栓后体表心电图ST段较溶栓前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回降,我们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的回降程度及CPK与CK-MB峰值的大小来推测心肌梗死面积,旨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2至2005年我院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共63例,诊断标准[1]:胸痛或胸闷持续≥30分钟;ECG二个连续导联ST段抬高≥2mm(1mm=0.1mv);心肌酶学检查CPK与CK-MB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均在症状出现12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中男52例,女11例,年龄42~82岁,平均62.42±10.38岁。
1.2 方法:入院时以Kenz cardico 302心电图仪查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以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作为目标导联,以PR段为基线,于QRS后80ms处测定ST段抬高幅度。溶栓治疗后2小时查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测定目标导联的ST段抬高幅度。按ST段回降程度分为二组:明显回降组(ST段回降≥50%)共32例和无明显回降组(ST段回降<50%)共30例,据有关文献以CPK与CK-MB峰值作为心肌梗死面积的指标[2],以胸痛或胸闷症状出现后24小时测定的CPK与CK-MB值作为峰值[3],测定二组的CPK与CK-MB峰值,并作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 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用x-±s表示,二组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二组均给予标准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以尿激酶150万单位,半小时内滴完。排除1例溶栓治疗后ST段抬高更明显的病例。
2.2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酶峰值的关系,见表1。表1 两组ST段回降程度与心肌酶峰值的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旨在使阻塞冠脉再通,挽救濒死心肌,保存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溶栓成功的标志除了胸痛缓解,心肌酶峰值提前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外,还有溶栓后抬高的ST段的回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的回降程度往往提示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情况[4]。本文明显回降组的CPK与CK-MB峰值均小于无明显回降组(P<0.05),反映了明显回降组相对于无明显回降组具有较小的心肌梗死面积,具有较好的心肌组织微循环再灌注,因此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2]。
关于ST段回降程度有以50%为分界点,亦有以抬高ST段回降的绝对值来分组[2],均得出相同的结论。本文以抬高的ST段回降50%作为分组依据[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uce R. Brodie, Thomas D. stucky, Charles Hansen, et al. Relation between electrocardiographic ST-segment resolution and early and late outcomes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m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J Am Coll cardiol, 2005,95:343-348.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4-307.
[4]沈珠军,戴淑婷,张抒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