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21 浏览次数:686次
作者:郑德刚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中医院 结石科,233010
【摘要】目的 比较中西药结合方法和单一排石疗方法治疗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组;口服中药排石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结果 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97.6%;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组为66.6%;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组为28%。平均住院天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9 d,经体外震波碎石组为13 d,口服中药排石汤组为16 d。结论 泌尿系结石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有效率,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理想方法。
【关键词】 结石,泌尿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合和尿道结石,属祖国医学“石淋”范畴。现代医学通过药物、体外震波碎石及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由于手术治疗有一定风险,费用昂贵,且术后疤痕形成,难以为大部分人接受,故对于结石直径<0.9 cm的结石,可根据中医辨证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阶段进行治疗。我院结石科对于结石直径>0.9 cm巨大结石,在体外震波碎石同时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口服具有排石、清热解毒、止血作用的中药以及采用排结石2型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手段,以促进结石排出及改善碎石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2月随机抽取泌尿系结石患者150例分为3组: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组39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平均39.5岁。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6岁,平均38.4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2例,男性6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0岁,平均37.7岁。患者临床表现为小便艰涩,尿中带血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道刺痛或腰腹绞痛,肾功能正常,经B超检查或IVP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54例,肾结石75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21例。结石直径0.9 cm以上。
1.2 治疗方法 体外震波碎治疗组:均单纯采取WS2000型水囊式体外碎石机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静滴抗生素预防泌尿系感染。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组:单纯口服中药排石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采取WS2000型水囊式体外碎石机体外震波碎石术。使用排结石2型治疗仪给予患者京门穴固定治疗仪的负极,肾俞固定治疗仪的正极,打开治疗仪的电源,电流控制在30 mA以内,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电流输出量,治疗20 min,每日1次,8 d为1疗程,同时给予患者口服中药排石汤:金钱草30 g,海金沙20 g,鸡内金20 g,牛膝30 g,车前草30 g,猪苓15 g,茯苓15 g,仙鹤草15 g,白茅根20 g,白花蛇舌草15 g,败酱草20 g,蒲公英15 g。并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及类型按辨证论治加用其他中药配合治疗,每日1剂,用水煎至300 ml,分2次口服。
1.3 疗效标准[2] 治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B超、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腹部平片,B超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B超腹部平片检查结石变化。
1.4 治疗结果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组:39例,治愈26例,好转9例,未愈4例。治愈率为66.6%。平均住院13 d。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组:25例,治愈7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治愈率为28%。平均住院天数为16 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2例,治愈80例,好转2例,未愈0例。治愈率为97.6%。平均住院天数为9 d。治愈80例患者经按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腰痛、腹痛消失,经腹平片和B超检查,肾积水、结石均消失,尿常规检查,血尿消失。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
2 体会
泌尿系统结石多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中杂质,日积月累结成砂石所致。泌尿系结石在中医临床中属“石淋”范畴,最早描述石淋症状是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淋之为病,小便为粟状,小腹玄急,痛引及脐中”。中医认为泌尿系结石病位在肾和膀胱,病因主要为湿热,气滞血瘀所致。《丹溪心法》指出:“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浊质沉淀凝结,日久渐结成石。所谓“石淋者,水为热乘,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笔者认为湿热内蕴乃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病机,所以在治疗上应以清利湿热排石为主。治疗应用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海金沙、鸡内金有通淋止痛、消利湿热、消坚化石作用;牛膝有消炎、镇痛,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车前草可使水分排出增多,并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输尿管上端腔内压力升高,使输尿管结石下移,产生利尿排石作用[3]。中药排石汤是有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血,软化结石。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肾的背俞穴;京门穴,属足少阳胆经,肾的募穴。俞属阳,在背;募属阴,在胸腹。中医理论认为脏腑之气与俞募穴相通,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用俞募配穴法治之[4],故采用排石2型治疗仪治疗时,肾俞属阳固定正极,京门属阴固定负极进行碎石后的排石及理疗,以利于输尿管下段堆积的小颗粒结石排出。
单纯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的意义在于利用中药促进人体平滑肌蠕动而起到的排石治疗,其治疗较大而复杂的结石显然是困难的。在体外震波碎石后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碎石早日排出体外。据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稍大的肾孟结石,粉碎后均可在输尿管的下段堆积,不易排出体外,以及碎石后患者均不同出现腰腹疼痛,持续性血尿,甚至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所以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排结石2型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手段及自拟中药排石汤口服,结果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碎石,排出及术后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150例泌尿系结石病例治疗的总结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体外震波碎石及口服中药排石汤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连波,刘冠贤,叶任高.肾脏病临床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430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27.
[3] 丁发伟.现代中药临床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9149.
[4] 戴光强.中医临床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