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危小军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关性研究
众所周知,合并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有关正常人的多个前瞻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hsCRP是未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2〕。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102例,男57例、女45例,年龄62~86(平均65.6±5.8)岁,平均收缩压(162±24)mmHg,舒张压(79±13)mmHg。均为2000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除外合并感染、继发性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清晨取血,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IMMAGE免疫生化系统采用散射比浊法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于血清hsCRP定量检测的当天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ACUSON 128XP/10超声诊断仪进行,探头频率为8~12 MHz,自颈动脉起始处纵向扫查,依次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应用二维图像观察血管壁、血管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测量部位包括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前、后壁。颈总动脉IMT:于颈总动脉远端即分叉前2 cm处、1.0~1.5 cm长度内测量,取IMT最厚点;颈动脉分叉IMT测量:清楚显示分叉部位前、后壁内膜,取IMT最厚点;IMT于舒张末期测定,取3个心动周期的均值。IMT≥0.9 mm且<1.3 mm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如IMT≥1.3 mm定义为斑块,检查中若发现内中膜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则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颈动脉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的比较 正常组20例,其hsCRP水平为(2.92±3.12)mg/L;增厚组19例,其hsCRP水平为(3.89±2.43)mg/L,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斑块组63例,其hsCRP水平为(5.79±4.71)mg/L,与增厚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sCRP水平的关系 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其血清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2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5.76±3.24)和(3.58±2.51)mg/L,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hsCRP因为能与肺炎球菌荚膜的C多糖物质发生反应而得名〔3〕。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少,在炎症反应急性期hsCRP含量可成倍增加。有实验表明,hsCRP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因子,直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血清hsCRP的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及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检测hsCRP对于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但其浓度的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4〕,目前hsCRP在冠心病的研究中报道甚多,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sCRP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高血压病患者hsCRP浓度升高的机制尚不甚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5〕。①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且其受损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由于长期受高压和异常血流的冲击,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受到损害,损伤的内皮引起炎性细胞黏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进人受损的细胞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细胞产生hsCRP;②与免疫反应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中免疫复合物明显高于正常人,并可沉积在血管基底膜上,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激活补体产生粒细胞趋化因子,导致一系列免疫反应,刺激肝细胞产生hsCRP。
hsCRP是重要的炎症反应标记物,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破裂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研究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hsCRP升高在最高水平则预示着有较高的病死率及预后较差。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缺血性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因此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予高度关注。在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老年人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应受到高度重视。
我们通过对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与血清hsCRP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提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寿岭,高竟生,郝 冰,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9):91720.
2 何秉贤.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878.
3 邓爱玲,陈琦玲,马济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1):968.
4 李崇剑,徐 耕,傅国胜,等.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3;6(4):443.
5 Teragawa H,Fukuda Y,Matsuda K,et al.Relation between C 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function〔J〕.Heart,2004;90(7):7504.
6 George J,Goldstein E,Abashidze S,et al.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association with systemic inflammation〔J〕.Eur Heart J,2004;25(1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