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8-03 浏览次数:379次
作者:李新军 张秀丽 李文惠 李春海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SA,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甚或猝死,其基础的病变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是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检测U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后血浆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对UA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系20025~2005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UA患者121例,均符合1979年WHO的UA诊断标准,并排除NYHA分级心功能Ⅲ、Ⅳ级,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血小板低于100×109/L,近期用过肝素及其他抗凝药物、肝及肾功能不全者。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56±14);其中心功能Ⅰ级40例、心功能Ⅱ级21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5±13)岁;心功能Ⅰ级39例、心功能Ⅱ级21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心绞痛分型及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等,疗程均为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每12h1次,腹部皮下注射,疗程7d。
1.2.2 监测指标 标本采集均在清晨空腹进行。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d分别取静脉血3ml,标本经离心处理后低温冷冻保存,治疗前、后的标本同时进行血浆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试剂盒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采用ELISA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试剂盒购自福州太阳生物制品公司。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预后及再发AMI的情况。
1.2.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2组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略)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15例注射部位出现淤斑,改换注射部位后淤斑逐渐吸收。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均无死亡及再发AMI病例。
3 讨论
内皮位于血管壁和循环血液之间,起到屏障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血管内皮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效应器官,通过细胞膜受体和信号传导机制感受和应答内外刺激,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产生多种血管活性介质,起到维持血管张力和结构、保持血管管腔表面光滑、调节凝血和纤溶等作用[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中血浆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明显增高,血浆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是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内皮功能异常在UA发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2],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均与内皮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因此,减轻内皮损伤调整和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已成为UA的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血管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是血浆内皮功能的标志物,其含量异常可用于识别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素是机体在缺血缺氧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致损伤因子,含21个氨基酸残基多肽,是迄今所知的人体内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产生,是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的不可缺少的蛋白。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大量释放入血。因此,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可作为内皮受损的指标[4]。低分子肝素是低分子量的硫酸氨基葡聚糖,平均分子量为4000~5000,具有明显而持久的抗血栓作用,常用于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最近的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还可以调节机体血管活性肽水平,减轻内皮损伤,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2]。本组资料表明,2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的不良反应轻,说明低分子肝素钠可降低UA患者血浆中的血浆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显示低分子肝素可减轻内皮损伤,改善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轻,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提供了理论依据,即除抗凝外,还有减轻内皮损伤,改善内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孙丽颖,张密林,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内皮功能障碍[J].临床荟萃,2006,21(3):210211
2 卢建敏,王丽霞,高恩民,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对其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研究杂志,2004,2(12):953955
3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283
4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