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活性与3种颅脑疾病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02  浏览次数:435次

  作者:石志敏 周盛年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山东 济南 25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检测对于判断脑梗死、脑出血、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CK同工酶柱层析分离及检测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的98例脑梗死、脑出血、颅脑损伤病人的CKBB活性。结果 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的脑损伤患者CKBB活性均高于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另外,3种疾病其病程≤3 d组、重症组CKBB活性均显著增高 (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CKBB活性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CKBB活性有助于判断脑梗死、脑出血、颅脑损伤的病情和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颅脑损伤;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肌酸激酶(CK)及其脑型同工酶(CKBB)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有用指标,CKBB活性在脑细胞受损的病人均有升高,但在不同颅脑疾病其升高的程度不同〔1〕。本文拟探讨CKBB活性与几种颅脑疾病之间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我科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98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50~76(平均67.4±12.3) 岁。脑梗死和脑出血诊断均按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扫描或MRI证实。脑梗死病人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80(平均67)岁;脑出血病人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2~72(平均62)岁;颅脑外伤病人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2~46(平均34)岁,损伤类型包括脑挫裂伤23例(男20例和女3例)、硬膜下血肿6例(男4例和女2例)、硬膜外血肿3例(男2例和女1例)及脑干损伤2例(均为男性)。34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1例,6~8分10例,9~12分7例,13~15分6例。将格拉斯评分小于8分的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死及大量脑出血(出血量大于30 ml)的患者称为重症组;格拉斯评分大于9分的颅脑损伤、梗死面积较小或小血管梗死者及小量脑出血患者称为轻症组。预后不良者为留有明显后遗症,如肢体瘫痪伴语言障碍或明显的智能障碍等。预后良好者为无明显后遗症。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临床确诊。

  1.2 标本收集 每例肘静脉采血4 ml(不要求空腹),室温下置干燥净化试管中凝固,1 h内3 000 r/min分离血清。同时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分别在病后24 h内及病后连续3 d。

  1.3 检测方法 由北京百和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KBB活性测定采用CK同工酶柱层析分离及检测,参照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x±s表示,变量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的脑损伤患者CKBB活性均明显高于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另外, 3种疾病其病程≤3 d组、重症组CKBB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肢体、智能、语言等明显留有后遗症的预后不良组CKBB活性与预后良好者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CKBB活性检测结果(略)

  与组内比较:1)P<0.05,与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比较:2)P<0.05

  3 讨论

  CKBB在脑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它既存在于星形细胞中,又存在于神经元中,包括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胞体,子宫、前列腺、肾脏、胃肠道、甲状腺、肺脏等器官的组织细胞中虽亦含有,但浓度远低于脑组织;若能排除这些器官的疾病,则CKBB活性升高对CNS病损诊断具有特异性。CKBB活性升高是CNS损伤标志,病因不同其活性也有差别。脑梗死发生时,因缺血缺氧,病灶内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CKBB被释放入细胞间隙,再由此扩散入脑脊液及通过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血液。有学者〔2〕对血液和脑脊液中CKBB进行分析表明,血清和脑脊液中CKBB呈正相关。若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且血液循环状况良好,则血清CKBB活性升高同样能反映脑组织受损伤的程度。并且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行脑室穿刺或腰穿可增加诱发脑疝的风险〔3〕。Ruzak等〔4〕研究报道,血清中CKBB活性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相关。脑脊液中CKBB活性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存活病人神经功能状况相关,测其活性有利于临床准确判断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5〕。

  June等〔6〕认为CKBB是重度脑损伤的指征,脑出血量越大的患者CKBB的活性越高。对于已经测出CKBB的病人、如4 d后CKBB活性仍很高,则提示预后不良。因此脑血管病急性期,尤其是病程3 d以内其活性升高最明显,故此期间采集标本测定CKBB活性有助于临床诊断病灶范围,程度及预后〔5〕。若病程3 d后其活性仍很高,则脑损伤原因可能依然存在,这可视为判断CNS再次受损伤的生化指标之一。

  在颅脑外伤时细胞膜破坏,引起CKBB由细胞液立即释出经细胞外液进入脑脊液,再通过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血液。本组资料提示血中CKBB活性变化与脑实质损伤有关。血液中CKBB活性的高低,能反映原发脑损伤的实际范围或程度,损伤越重,对脑组织破坏就越大,CKBB释放量越多,活性升高越显著。不同类型的损伤,酶活性升高幅度不一致。深部脑组织损伤如脑干挫伤及脑疝时,伤后初期几小时内的CKBB活性可能正常,以后呈病理性升高,可能是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酶扩散时间延长所致。血液中CKBB的活性,在伤后12~24 h最高,3 d内恢复正常。对酶活性下降迟缓或持续不降者,表明颅脑损伤后有缺血缺氧性损伤等继发性进行性脑损害。因此,动态监测CKBB活性变化可判断是否有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对于病人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雨平,刘道宽.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脑血管病中的意义Ⅱ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和脑浆液中CKBB变化及与CT片上病损大小的关系〔J〕.临床神经科学,1994;2(1):1.

  2 岑柳仙.脑损伤患者血液与脑脊液中LDH、CK及其同工酶分析和相关性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372.

  3 姚裕家,李顺品,李炜如.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和脑脊液LDH、CK及同工酶分析和相关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1):279.

  4 RuzakSkocir B. Cerebrospinal fluid CK enzyme and CK isoenzymes in the outcome pro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Neurol Croat,1991;40(4):24757.

  5 谭来勋,于步润,蔡 转.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在中风诊断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5;22(3):126.

  6 June F, Saburou Y,Keiko Y, et al.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BB creased in serum and tumor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J〕.Clin Biochem,1994;40:206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