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561例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对比

发表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458次

  作者:吕聪敏 郑 蔚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河南 郑州 450014)

  【关键词】 老年人;室性早搏;冠心病;高血压病

  高血压、冠心病常伴发室性早搏,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解剖部位不同。根据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1〕。有关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旨在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院心电图科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561例老年室性早搏,其中高血压患者149 例,男76例,女73例,平均年龄(66±7.1)岁,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283例,男193例,女190例,平均年龄(65±6.3)岁,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诊断标准;经血压、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无心血管等疾病的健康检者129例,男65例,女64例,平均年龄(65±6.7)岁。同时患高血压、冠心病者不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北京美高仪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OLTER 12.TOP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24 h心电监测、分析,并施加人工分析、矫正。

  1.2.2 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定位标准〔2〕 ①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早搏,V1导联呈rS、QS型,Ⅱ、Ⅲ、aVF导联主波高大向上,Ⅰ、avL导联主波向上;②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的早搏V1导联呈qR型、R型、Rs型、rsR′型、rsr′型,Ⅱ、Ⅲ、aVF导联主波高大向上,Ⅰ、avL导联主波向下。③起源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尖部的早搏在右胸导联QRS波主波向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下,Ⅰ、avL导联主波向上,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起源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早搏V2可呈QS型。④起源于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的早搏在左胸导联QRS波主波向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下,Ⅰ、avL导联主波向下,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起源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早搏V3、V4可呈QS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高血压、冠心病组总左心室、左心室前壁及左心室心尖部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体检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左心室前壁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血压组右心室心尖部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健康体检组右心室流出道和总右心室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见表1。表1 各组心室起源部位早搏比较与健康体检组相比:1)P<0.05;与其余两组相比:2)P<0.05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增高,特别是收缩压升高,左心室负荷明显增加,这种机械刺激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组左心室包括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的原因。另外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左心室肥大和心肌缺血,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关于高血压组右心室心尖部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的原因可能与高血压患者静脉血液容量和回心血量明显增高有关。文献报道血压轻微升高,室性早搏即明显增多〔3〕。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静脉血液容量和回心血量明显增高,从而增加心排出量而导致血压升高,在这些病人中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均有增加。在指定的血压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容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即使血液总容量不变,由于外周血管收缩所导致的血液重新分布也可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另外老年高血压晚期心衰、肺水肿、肺充血,均导致右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右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组右心室心尖部早搏发生率显著增高的原因。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居多〔4,5〕,前降支的供血主要是左心室的前壁。心肌缺血时易出现室性早搏的机制:①缺血区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内ATP酶储备减少,细胞膜钠钾泵转运功能减弱,膜静息电位异常降低,当降低至-40~-60 mV时,容易发生自律性增高。②缺血可引起复极延缓和动作电位延长,发生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此与细胞内钙负荷增加有关。③心肌缺血还可由折返机制形成早搏〔6〕,特别是与心肌细胞复极2相平台期丢失有关的2相折返〔7〕近年研究较多,即在心肌缺血时,部分心外膜层心肌细胞呈现全或无的复极模式,表现为平台期丢失,而心内膜层心肌细胞平台期仍存在,动作电位时程不缩短,导致跨壁电压梯度,当电压梯度足够大时产生局部电流,引起局部再兴奋,形成室性早搏。故冠心病组左心室前壁早搏发生率最高。目前发现右心室流出道早搏、右心室特发性室速等均与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有关,也与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有关〔8,9〕。老年健康体检组右心室早搏(主要为右心室流出道)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压、冠心病组,但无病理意义。总之,针对病因治疗和控制这些心律失常,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曼萍,刘 鸣,闻 捷,等.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期前收缩定位中的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2):1878.

  2 冯海新,吕聪敏,张丽华.临床心电学及图谱详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045.

  3 Ersoylu ZD,Tugcu A,Aytekin V,et al.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s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and arrhythmia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pper and nondipper hypertension〔J〕. Turk Kardiyol Dern Ars,2008;36(5):3107.

  4 李玉捷.70例冠脉造影与临床表现对比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1):612.

  5 李北和.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5):356.

  6 Bogun F,Crawford T,Chalfoun N,et al.Relationship of frequent postinfarction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to the reentry circuit of scarrelat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J〕.Heart Rhythm,2008;5(3):36774.

  7 Lukas A,Antzelevitch C.Phase 2 reentry as mechanism of initiation of circus movment reentry in canine epicardium exposed to simulated ischemia〔J〕.Cardiovasc Res,1996;32:593603.

  8 Morita H,Wu J,Zipes DP.The QT syndromes:long and short〔J〕. Lancet,2008;372(9640):75063.

  9 Dipalma JR,Kutalek SP,Eisen H,et al.Antiand proarrhythmic effects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point of view〔J〕.Am J Ther,2008;15(2):19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