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1-15 浏览次数:588次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作者:汪丽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 3150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项炎性指标在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1例稳定性心绞痛血清,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34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APN),肌钙蛋白I(cTnI)、C_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_1)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APN、cTnI、sICAM_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五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APN、CRP、Fg、sICAM_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不同程度异常,它们之间还可能存在某种相互关系;监测这些炎性指标水平可为临床病情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联素 肌钙蛋白I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_1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多项炎症因子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检测APN、CRP、cTnI、Fg、sICAM_1在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CG)中的水平,研究检测这些炎性指标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它们对临床早期干预,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7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选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6±8.6岁和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UAP)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0±10.3岁。同期选择正常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7±8.1岁。所有对象均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肿瘤、感染性疾病以及其它伴随疾病。 1.2 标本采集:健康体检者于查体当日,SAP与UAP患者于入院即刻或次日清晨静脉空腹采血, 第一管5ml不抗凝,离心后取部分血清待测,另一部分置-80℃保存;第二管2ml,枸橼酸钠抗凝后待用。 1.3 检测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APN和sICAM_1,试剂购自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在BIO-RAD Model 680酶标仪上读数;Fg、CRP试剂及相应定标液均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Fg检测使用ADVANCE血凝仪直接测定法,CRP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上进行免疫比浊测定;肌钙蛋白I(cTnI)试剂购自美国ABOTT公司,使用AXSYM化学发光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以F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两指标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 2.1 各组间炎性指标的比较:SAP组、UAP组和对照组的APN、CRP、cTnI、Fg、sICAM-1进行方差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各组间多项炎性指标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SAP组比较△P<0.01 2.2 SAP组和UAP组各指标间相关分析:SAP组CRP和APN与sICAM_1间存在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UAP组CRP和sICAM_1均与APN存在相关性,P<0.01,见表2。表2 SAP组和UAP组炎性指标两两间的相关系数(γ)注:P<0.05;P<0.013 讨论 近年来,不稳定心绞痛已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同样,稳定性心绞痛若临床干预不当亦可导致以上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冠心病发生的基础,它的生成、发展和粥样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检测多种炎性指标对冠心病危险程度分级及疗效与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检测几种炎性指标,并试图从冠心病发生机理中对疾病发展进行探讨。其中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又称28KD凝胶结合蛋白(GBP28),目前已发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作用[2,3]。是为新近发现的一种冠心病相关因子,由于其多方面的作用而经受关注。而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炎症反应。另外通过检测肌钙蛋白I,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来提示炎症反应。 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N、cTnI、sICAM_1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在冠心病发生的早期APN、sICAM_1就已经有明显异常,由于cTnI大部分结果为0,呈现一种偏态分布情况,可能是少数病人结果异常带来的统计学上反映为差异显著,实际检测价值可能要在加大样本量后才能正确评价。同时在SAP组中并未发现CRP和Fg显著性升高。而U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五项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的差异,郁志明等[4]认为从SAP转变为UAP的过程中,CRP作为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其水平的升高可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从而减退了其保持血管弹性以及缩血管的作用,使系统内皮血管扩张能力迟钝,加重了血管损伤,病情更趋恶化;UAP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动脉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的,从而引起Fg的大量增加[5]。SAP组与UAP组比较仅有cTnI无显著性的变化,同样我们认为例数太少数据呈偏态分布造成,也可能是因为cTnI出现增高的维持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完成了从SAP向UAP的转变,使得它们间无显著变化。 检测结果还提示在SAP组中CRP和sICAM_1存在正相关,APN和sICAM_1存在负相关;在UAP组中APN和CRP存在负相关,APN和sICAM_1存在负相关。由上看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CRP、sICAM_1和APN三者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主要是APN和CRP之间的负相关,其可能的原因是:人类脂肪组织表达的CRP mRNA与APN mRNA水平呈负相关,两者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_α(TNF_α)及白细胞介素_6(IL_6)而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系来抑制对方的合成[6]。APN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但是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过多的泡沫细胞就会负反馈的抑制APN的生成,出现低血清APN水平。而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会出现升高,从而造成血清低APN和高CRP情况,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重病情。 因此通过检测和监控这些炎性指标,临床上可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并对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如果临床在疾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控制这些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发展,将有利于抑制病情进度。【参考文献】 [1]刘宁,周友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与心电图变化及冠脉病变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6,17(2):3-4. [2]王丽洁,罗心平,施海明.脂联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6,12(11):682-684. [3]郁志明,张笛,洪侃,等. 冠心病人群血清NO、ET、hs_CRP、TNF_α和脂联素水平的相互关系[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6,13(1):4-6. [4]Subodh V, Chao_Hung W, Shu_Hong L, et al. C_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J]. Circulation, 2002, 106:913-919. [5]聂文英,段聪明,张凤芹,等.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观察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78-1679. [6]Ouchi N, Kihara S, Arita Y, et al. Novel modulator for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adipocyte_derived plasma protein adiponectin[ J ]. Circulation, 1999, 100 (25): 2473-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