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蔑苗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血清NT一proBNP水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17  浏览次数:1470次

心力衰竭是由于不同病因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 9%,患者预后较差,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川。当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为ACEI联合p-受体阻滞剂的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但在标准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蔑劳强心胶囊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成药,我院对接受标准化方案治疗2周后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用蔑劳强心胶囊治疗,与标准化治疗方案对照,观察心功能及血清NT一proBNP水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一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2005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心功能分级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接受标准化方案治疗2周后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用蔑劳强心胶囊治疗为治疗组,将同期只接受标准化治疗的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病情稳定,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两组患者病因、病情、病程、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OS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慢性心力衰竭方案:美托洛尔缓释片47. 5一190 mg,口服,1次/d,卡托普利片12.550 mg,口服,2次//d。治疗组在此标准治疗基础上合用蔑劳强心胶囊4粒,口服,3次/d,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间心功能及血清NT一proBNP水平。

1. 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和NT一proBNP检测,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60}、心输出量(C 0)、心脏指数(CI)、临床症状及体征。

1. 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有效:能达到部分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1级,但仍有若干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存在;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1.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表示,采用配对资料,检验,率的比较采用丫检验,取双侧。= 0. 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 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 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组EF,SV,C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一proBNP比较:治疗组血清NT一proBNP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既往的观点认为心力衰竭是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的血流灌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故而传统治疗观点一直都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降低心肌前后负荷的药物为主。自90年代以来研究认为患者心肌长期处于血液和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若长时间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将扩大能量的供需矛盾使得心肌损害更加严重,甚至导致死亡。临床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ACEI , (3一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酷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近20年来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已降低80 %,但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与恶性肿瘤的病死率相当,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处于一个平台期。中药治疗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蔑劳强心胶囊体现了复方中药的整体论治理论,其主要功能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其主药黄蔑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使左心室构型改善,还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调节血压的作用,其他成分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增加造血功能,减低血清BNP水平,能显著减轻心肌纤维化,由于多种途径共同作用,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0。本研究表明ACEI联合p一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在ACEI联合p一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合用蔑劳强心胶囊改善心功能分级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优于仅使用ACEI联合p一受体阻滞剂治疗组。蔑劳强心胶囊同时能够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减轻心室重塑f37,加强ACEI联合p一受体阻滞剂降低血清NT一proBNP水平的作用,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蔑劳强心胶囊在标准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仍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忐,2012,26(10);937

[2]孙文娟,刘洁,曲少春,等人参皂昔Rg2对兔戊巴比妥钠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21(6);447

[3〕吴美平,董耀荣,熊旭东,等不同剂量附子对心衰大鼠心室重构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1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