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左室心功能的评估
发表时间:2009-11-16 浏览次数:587次
应用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左室心功能的评估作者:蔡劲,刘生祥,赵峻峰 作者单位:浙江省邮电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DTI)对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室心功能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脉冲多普勒技术(PDW)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的EF、FS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糖尿病组患者二尖瓣环侧壁处VE、VE/VA、二尖瓣环室间隔处E/VE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延长(P<0.05),但减速时间(D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技术与PDW技术均可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DTI技术更准确,能识别假性正常化模式,二者结合,可提高左室心功能受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糖尿病;左室心功能 2型糖尿病(DM)是危害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心脏损害是其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因。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够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速度和变化。本文旨在应用该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探讨DTI技术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心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DM患者32例,诊断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8例,女14例,年龄50~85(平均73.7±9.2)岁,临床上排除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74.0±10.0次/分。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52~87(平均70.5±11.5)岁,心率71.0±9.0次/分,血糖在正常范围,经体检、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无心脏疾患,无高血压、肾脏疾病。两组资料在年龄、心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公司HDI_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4.0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以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方法,常规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取心尖四腔切面,以血流多普勒模式,用PWD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计算E/A比值,测量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系统切换至组织多普勒显像速度模式,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和二尖瓣环左室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E、VA、VS),并计算VE/VA、E/VE。心电图同步显示,以磁光盘显示图像,供检查完毕后测量分析。 1.3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DM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参数比较:两组EF和FS无显著差异(P>0.05)。DM组患者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但减速时间(DT)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DM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DM组与对照组多普勒组织成像有关参数比较,二尖瓣环侧壁处VE、VE/VA、二尖瓣环室间隔处E/VE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尖瓣环侧壁处E/VE差异有显著性趋势(P=0.05),见表2。表2 DM组与对照组多普勒组织成像有关参数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成为目前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因素是左室前负荷的大小,即左室充盈压的高低,在某些情况下会使E/A比值出现假性正常化。DTI是一种评价心肌运动模式的新技术,可从室壁运动的速度和变化的角度来评价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1]。DTI技术是一项可实时、反复、无创、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方法,在常规二维超声基础上增添了客观的定量技术,其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DTI可以提供心肌收缩速度的信息,因而可以对等容收缩和舒张进行独特的评价。本文检测结果表明DM组的收缩功能受损较舒张功能轻,而IVRT值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DM患者整体室壁和心肌局部舒张功能受损的出现先于收缩功能,这可能与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心肌松弛性减低,左房代偿性收缩增强有关。糖尿病患者收缩功能指标EF、FS只有到了糖尿病晚期才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患者的整体收缩功能是发展到糖尿病晚期才明显受损的[2]。DTI技术不仅可以定量评价D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而且能评价局部心肌的功能,并能检测其它疾病所致的心肌受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由收缩期正向波Vs波及舒张早期VE波、心房收缩期VA波组成,VE波是舒张早期左室心肌主动松弛,瓣环远离心尖产生,VA波是左房收缩使瓣环朝向心底,更远离心尖产生[3]。DTI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VE/VA比值反映受损心肌组织结构运动的变化,相对不依赖血流负荷的影响,在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时,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4]。本文显示,DM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DM组二尖瓣环侧壁处VE、VE/VA、二尖瓣环室间隔处E/V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M组二尖瓣环侧壁处E/VE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这些结果均提示DTI在检测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上较传统的二尖瓣血流频谱更为敏感。VE减低主要反映DM患者左室松弛速度减慢,VE/VA比值缩小是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一个指标。最有意义的指标是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值E/VE[5]。E/VE能评价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充盈压[6,7],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除受左室心肌松弛性影响外,还受左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评估左室充盈压的可靠性差,E/VE与平均肺毛细血管嵌压相关性好,E/VE能评价DM、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充盈压。E/VE对区分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也很有帮助。二尖瓣环侧壁运动反映的是左室心肌纤维在长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它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密切[8]。虽然左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这个参数也可使用,但Srivastava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室间隔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的E/VE值改变较左室侧壁交界处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DTI技术与PDW技术均可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DTI技术更准确,能识别假性正常化模式,二者结合,能提高左室心功能受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依据。【参考文献】 [1]徐瑞,张运,张梅.多普勒组织成像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2,11(8):467-469. [2]陆永萍,邓又斌,黄燕玲,等.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J].放射学实践,2008,23(3):332-334. [3]Sohn DW, Chai IH, Lee DJ, et al. Assessment of mitral annular velocity by Doppler tissu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J]. J Am Cardiol, 1997,30:474-480. [4]高峻,李治安,王新房,等.多普勒组织成像探测二尖瓣环e/a比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价值的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11):849-853. [5]肖琳玲,谌承志,邓万俊.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价室壁运动与心功能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2):148-150. [6]Kim Y J, Sohn D W. Mitral annulus velocity in the estim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prospective study in 200 patients[J].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0,13:980-985. [7]ommen S R, Nishimura R A, Appleton CP, et al. Clincal utility of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tissue Doppler imaging in the estim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s: a comparative simultaneous Doppler catheterization study[J]. Circulation, 2000,102:1788-1794. [8]曾欣,舒先红,何梅先,等.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左室整体功能最佳部位的选择[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2):105-107. [9]Srivastava PM, Burrell LM, Calafiore P. Lateral vs medial mitral annular tissue Doppler in the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diastolic function and filling pressures:which should we use[J]. Eur J Echocardiogr, 2005,6: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