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

发表时间:2009-10-26  浏览次数:663次

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作者:倪卫星,许亮,朱艳珊,包凌云,方建华,黄安茜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32例DC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础状态时、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结果 DCM患者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4.0±3.5)%]明显低于正常人[(13.2±3.9)%,P<0.05],DCM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27.8±9.2)%]和健康对照者[(28.5±8.9)%,P>0.05]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DCM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受损。    【关键词】  血管内皮;反应性充血;高频超声;扩张性心肌病    已有研究证实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的血管内皮受损,且有扩张性心肌病家族史者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受损更明显[1,2],本研究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来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扩张性心肌病组32例,DCM诊断标准符合WHO/ISFC1980年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室扩大,左室内径58~86(67.50±6.8)mm,右室内径32~50(39.20±4.66)mm,射血分数21%~48%[(33.12±7.69)%],并排除其他类型心肌病。健康正常人40例,经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和常规生化检查无任何心脏病证据。所有对象TC<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4.0mmol/L,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未服用过降脂药物。DCM组和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基础肱动脉内径、吸烟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表1 DCM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采用GE LOGIQ 9型超声显像系统,探头为高分辨力线阵探头,频率10MHz。根据Celermajer[3]的方法,测量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在右侧肘关节以上扫查右侧肱动脉,清晰显示其纵轴图像。在肱动脉舒张末期测量其内径。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期间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采用以下方法诱导反应性充血过程:将血压袖带置于前臂肘关节下2~3cm处,充气使血压计读数达280mmHg(37.24kPa),持续5min。然后突然放松血压带形成反应性充血过程。放气后60s内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值。反应性充血后休息15min,待肱动脉内径恢复至基础状态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5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按[(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前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前肱动脉内径]×100%计算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整个测量过程中超声探头始终轻放于固定位置,血管内径测量取同一部位,超声仪器所使用的技术参数保持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非配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反应性充血与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反应,见表2。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基础血流量及反应性充血时血流量百分变化率无显著差异。反应性充血后,对照组的肱动脉内径显著增宽[从(3.6±0.7)mm增加至(4.1±0.7)mm,P<0.01],扩张型心肌病组的肱动脉内径无显著变化[从(3.6±0.6)mm变为(3.7±0.8)mm,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4.0±3.5)%]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3.2±3.9)%,P<0.05]。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型心肌病组(27.8±9.2)%,对照组(28.5±8.9)%,P>0.05]。表2 DCM组与对照组反应性充血与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反应  注:R0:基础内径;R_RH:反应性充血后内径;R_NTG: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V0:基础血流量;V_RH: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量;R_RH:反应性充血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R_NTG%: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V_RH%:反应性充血时血流量百分变化率3 讨论  DCM患者以心室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新近研究表明内在的微血管疾病可能为DCM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痉挛。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持血管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_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受损是引起微血管痉挛的始发因素,而微血管痉挛可引起心肌营养障碍,导致心肌细胞死亡。Haynas、Tohn[4-5]推测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可能为引起心力衰竭的内在原因。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血管内皮受损参与了DCM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DCM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是慢性心衰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Walsh等[6]实验证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望恢复血管舒缩性的正常调节,提高活动耐力,改善临床症状。Celermajer等较早应用高频率超声,对吸烟者冠心病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引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评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应用Celermajer的方法测量DCM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发现DCM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低,而DCM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DCM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Anderson等[7]于1995年应用心导管介入造影法和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法,证实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程度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  本文超声研究证实DCM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的结果,提示DCM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从而为临床较早干预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提供依据,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法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比心导管介入造影法有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强、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等优点,较易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Treasure CB, Vita JA, Cox DA, et al. Endothelium_dependent dilation of the coronary microvasculature is impaired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Circulation,1990,81(3):772-779.  [2]Marti V, Aymat R, Ballester M, et al. Coronary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myocardial cell damage in chronic stable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Int J Cardiol,2002,82(3):237-245.  [3]Celermajer DS, Sorensen KE, Gooch VM, et al.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osis[J]. Lancet,1992,340:1111-1115.  [4]Haynas WG. Hyperhomocysteinemia, vascular fun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effects of vitamins [J]. Cardiovasc Drugs Ther,2002,16(5):391-399.  [5]Tohn S, Schmieder R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mpaire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J]. Curr Hypertens Rep,2003,5(3):199-207.  [6]Walsh JT, Batin PD, Hawkins M, et al. Ventricular dilat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CE inhibitors: influence of haemodynamic and neurohormonal variable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 Heart,1999,81:33-39.  [7]Anderson TJ, Uehata A, Gerhard MD, et al. Close rel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huma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s[J]. J Am Coll Cardiol,1995,26(5):1235-124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