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管理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771次
作者:向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
【摘要】 目的 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方法 根据急诊科人员结构成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等训练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指导老师辅导相结合,并采取适当奖励措施。结果 4名年轻护士成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示范能手,所有护士皆能胜任心跳骤停的抢救工作,利于正常工作的进行。结论 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肺复苏技术 培训 管理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工作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加强急诊科管理是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1],也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必要手段。到达医院前或住院期内的存活率都与急救人员能否在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医院外现场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脏除颤和心肺复苏密切相关[2]。心肺复苏技术是急诊科重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在心跳骤停病人发现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即CPCR(心肺脑复苏)中的第一个阶段的ABC三步[3]。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要求施救者向病人提供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支持达30分钟以上,极大地消耗了施救者的体力,也达不到施救的标准。而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则弥补了人工施救的不足,并且能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标准化,消除施救者的疲劳,还可以节约出人员实施高级生命的维持措施。我科从2003年1月开始针对护士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的技术展开培训管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人员结构
急诊科有27名护士,女性24名,男性3名,年龄最大47岁,最小23岁,平均30.8岁。本科9名,大专14名,中专4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15名;总护士长1名及3名护士长未列入其中。
1.2 工作状况
我院急诊科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接受心跳骤停患者253名,其中急诊收治的167名患者心跳骤停时间超过30分钟,54名患者心跳骤停时间超过15分钟,32名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现场发生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有效26例。实施心肺复苏技术以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的方法。
2 方法
2.1 培训方法
1)成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组长由管理教学的护士长担任,负责拟订培训计划,监控、评价培训效果。挑选3名指导老师,由科内操作技术水平优秀者担任,负责实施培训计划。2)小组负责制:将27名护士分成3组,每组指导老师一名,由一名高年资护士任组长,负责安排督促组内成员的操作演练。3)培训形式及内容:培训形式包括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定期安排科内高年资医生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最新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派经验丰富的护士演示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仪器的消毒处理和保养;通过多媒体播放心肺复苏的视听教材;安排指导老师进行操作示范表演;模拟抢救现场,不定期抽查当班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在模拟教室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2.2 培训管理
1)过程管理:不定期抽查当班护士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的操作,由护士长和指导老师给予评分,并请在场护士提出不足之处,分析、总结并记录。对患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操作抢救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并保留记录备查。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规定,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每年2次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上报护理部。2)结果管理:对护士的平时成绩和每年2次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排名,年终对前3名和小组第1名予以奖励,并和临床教学实习带教资格挂钩,优先提供带教机会,且纳入年终考评。
3 结果与讨论
3.1 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迫使我们更新管理模式
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搏骤停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4]。近几年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增加[5]。我们只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最大地保护患者和自己利益,尽可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旧的护理管理模式使多数护士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质量。未开展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前,急诊科仅有7名高年资护士能熟练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的操作,值班年轻护士进行抢救时常常往后躲,不能独挡一面,需要高年资护士的协助才能进行,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不利于急诊科正常工作的进行。
3.2 新的培训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新的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工作在一个充满集体智慧的竞争环境中,双向选择方式体现了民主和公平,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6]。通过对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的技术展开培训工作,使急诊科全体护士100%掌握并顺利通过了考核。在日常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工作中,年轻护士都能够独当一面。在2006年举办的全省心肺复苏学习班中,我科挑选2名年轻护士模拟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表演,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在2006年卫生部进行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中,现场抽查2名年轻护士的心肺复苏操作也得到了检查团的一致好评。在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技术+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机联合使用技术的抢救中,无1例患者家属因抢救因素引发纠纷。
3.3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并没有统一的《心肺复苏术》的标准操作规程,每个版本的操作步骤都有不一致的地方。而且《2005复苏指南》指出: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但是现行的所有正规发行的操作规程中还是沿行的15∶2的标准,这给我们的临床抢救工作带来了困惑。所以我们认为临床上急需一套标准的《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规程来指导我们的抢救工作。
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认清了自己的不足,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极大地提升了护士的自信心,大家相互触动和激励,形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提高急救技术水平的同时,胜任日常工作,也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
[2]杨志寅.内科危重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
[4]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5]邵月英.“护理与法”课程内容设置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6,10(41):919
[6]张萍.参与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9):499-550
[7]魏红云,冯现刚.急诊急救护理带教体会[J].现代护理,2006,12(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