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感染性疾病学》

PDCA循环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876次

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示,平均8.7%的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使得患者在此增加就医诊疗的痛苦和就医费用而且使得医院医疗治疗质量下降,增加管理难度,并且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1 PDCA循环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PDCA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也叫戴明环,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PLAN、DO、CHECK、ACTION,代表了在实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遵行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全部过程。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逐级上升的良性循环,不断地改进解决质量问题。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入院时未发生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后所发生的感染状况,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患者家属等。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在医疗、护理、检验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状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活动。医院感染包括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其中内源性感染更加难以控制和预防,急诊科也是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的科室之一,所以医院急诊科感染管理必须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去。引入PDCA方法可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缓解急诊科的感染状况。

2 急诊科存在感染问题的原因分析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患者的第一线,患者送到的时候往往生命垂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实施抢救,医务人员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加上侵入性操作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就极易引起严重的感染[2] 。 2.1 环境因素:急诊科与门诊划分不清,使得急诊和门诊的患者和诊疗活动产生的重叠,一旦急诊科发生感染,这样就容易产生门、急诊之间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超过50%的比例为呼吸道感染,说明急诊和门诊必须严格划分区域,尽力减少感染产生的继发危害。另外,医院感染的病原体90%为条件致病菌,医院的肥皂盒、水池、氧气瓶等都有利于G- 杆菌的生长繁殖,G+ 杆菌也能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如果环境消毒不彻底就会让这些地方成为感染产生的源地。 2.2 操作因素:急诊科侵入性操作多,病种多样,比如尿路插管、腰椎穿刺、静脉导管置入等,这些手术都很容易引起相关感染。 2.3 患者因素:有些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传染性疾病不能免疫,而急诊科是接触各类患者的第一线,这对免疫力低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2.4 药物、工具使用因素:广谱抗菌药的使用会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感染,使用不当反而会使感染多发并难以控制。急诊科使用的诊疗护理工具,如听诊器、雾化吸入器、针头剪刀等,会因为消毒不严格和交叉使用而受到污染,从而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受到感染。 3 PDCA 引入急诊科的感染管理工作

3.1 计划阶段的工作: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可以为感染发生率订立一个目标,明确为达到这个目标医院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对科室消毒工作的计划安排。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考评制度和评价标准,对医院消毒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查明原因,并参照以往经验和教训布置下一时期工作重点。针对工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可以提前做好医用危险物品的分类,对不同分类的物品执行不同水平的消毒保护。

3.2 执行阶段的工作:明确在计划实施阶段个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对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控制以保证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整执行。对部分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能够清楚的了解目前工作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加强义务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和危险防范意识。在急诊科中确定主要责任人,以责任人为中心充分带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循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牢记无菌原则,严格做到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清洗消毒,高度重视患者的用药效果。

3.3 检查阶段的工作: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对所执行计划的监督检查,目的在于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检查要在一个循环中的特定时间进行,比如确立每个月下旬进行一次检查评估,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定期对工作总结、督查,将得到的反馈结果汇总,集中讨论,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让工作得到持续的改进,促进感染管理工作继续有序、规范的进行下去,提高管理效率。

4 行动阶段的工作行动阶段既是当前循环的最后阶段也是下一循环的第一阶段,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该阶段要对此次循环中的所有阶段进行回顾,确保每一阶段都已经完全完成,没有历史遗留问题。行动阶段必须建立在检查阶段之上,通过检查阶段各个方面的反馈制定整改措施,在行动阶段把这些措施一一落实,同时确定下一次循环的管理目标,这是下一次进行评价的依据。每一次循环完成后都要使之逐步规范化、连续化、周期化,最后将所有的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让急诊科从患者、医师到科室相关工作人员都处在这个系统当中构成一个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整体。

5 参考文献

[1] 陈 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

[2] 闫 芳.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29(1):104.

[收稿日期:2013-01-30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