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血淀粉酶、脂肪酶及尿淀粉酶联合检测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926次

  急性胰腺炎(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胰蛋白酶等酶原的激活有一定的联系[1],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及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2]。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AP的常规检查主要采用腹部B超或磁共振成像(MRI)。本文主要探讨AP患者血淀粉酶(SAMY)、脂肪酶(LPS)及尿淀粉酶(UAMY)联合检测对AP的早期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接受治疗的AP患者131例(AP组),均符合AP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发病后24h内入院并经影像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6例,女性55例;年龄19~65岁,平均(43.2±4.8)岁。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0例,女性60例;年龄18~63岁,平均(41.7±4.9)岁。所有对象均排除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肝肾等功能性疾病。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受试者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5min,-20℃冻存备用。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麦芽糖苷法测定AMY,干式化学法测定LPA。参考区间SAMY为30~110U/L,UAMY为32~641U/L,LIPA为23~300U/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 2检验。以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MY、UAMY及LPS测定结果 AP组SAMY、UA-MY及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AP组SAMY、UAMY及LPS检出率评价 AP组131例病例中,血清SAMY阳性89例,假阳性11例;阴性42例,假阴性8例。UAMY阳性86例,假阳性6例;阴性45例,假阴性6例。LPS阳性92例,假阳性6例;阴性39例,假阴性5例。三者联合检测阳性93例,假阳性4例;阴性38例,假阴性3例。通过计算,发现LP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SAMY和UAMY,而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明显优于三者独立检测指标,显示联合检测对提高AP的检出率有很好的作用。

  3 讨  论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AP患者胰腺酶原激活,对自身进行消化,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胰腺自身坏死、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并发症,病因复杂[4],与其他一些急腹症比较类似,容易误诊或漏诊。AP发病和病情演变迅速,致死、致残率较高[5]。目前,血AMY的变化常作为急性AP的诊断指标,患者在患病后2~12h血清AMY快速升高。但AMY变化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不呈正比[6],部分患者由于胰腺腺泡破坏增加,淀粉酶减少,血或尿淀粉酶下降[7],因此即使血清AMY正常也要慎重考虑和检测。一般血AMY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常发生于多个器官,而UAMY发病时持续时间较长,但升高时间较晚[8];而且AMY在AP以外的疾病中也会增加。因此,独立的AMY指标并不能完全确诊AP。血清LPS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之一,健康人血清水平较低,当AP发生时4~8h内血清LPS快速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显示其器官特异性。且多与AMY并行,甚至升高的时间更早[9]。一般而言,AP发生时,SAMY持续时间短,UAMY持续时间长,但升高时间较晚,而LPS则持续时间长[10],因此LPS与SAMY和UAMY呈平行关系,三者独立检测时,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等因素限制并影响了三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三者的联合检测可相互协同,提高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为AP的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显示,AP组SAMY、UA-MY及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炎症的发生和免疫系统的启动。通过SAMY、UAMY及LPS检出率的比较,LPS无论在灵敏度还是准确度方面,指标最高,而UAMY敏感性最高,因此联合检测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缺点,提高对AP的诊断的准确度。本研究中,三者联合检测结果无论在敏感度、准确度还是特异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单纯测定单个指标就低得多,因此对可能AP的患者应联合检测AMY、UAMY及LPS,提高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总之,AMY、UAMY及LPS联合检测可以增高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能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好的诊断信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荣国,杨少陵,秦国忠,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22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22):58-59.

  [2]刘谦,夏兴洲,许晓芳,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生长素水平与病情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894-89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4]陈都,陆士奇,徐峰,等.急性胰腺炎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8):815-818.

  [5]白春洋,赵玉峰,张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前清蛋白、葡萄糖、肌酸肌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121-2022,

  [6]翁志雄,甘爱华.血、尿淀粉酶水平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06,17(10):18-19.

  [7]赵琦,李振方,王瑞春,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变化和CT诊断的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71-73.

  [8]张红进,陈潮洪,王元琴,等.1h尿淀粉酶排泄量在急性胰腺炎病人诊断与愈后观察中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4):310-311.

  [9]冯泳涛,周登全,黎敏.脂肪酶与淀粉酶、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3):382-384.

  [10]杭永伦,黄远帅.血清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2,27(6):491-494.

  [11]刘天春,董虹,周莉.血总淀粉酶、胰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4):74-76.

  (收稿日期:2013-09-2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