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853次
现阶段2型糖尿病在发达国家中已发展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故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刻不容缓得当务之急之事[1]。收集我县1年来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其血糖控制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5~37岁,病程1个月~10年、空腹血糖均>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
12 方法:治疗前后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其中20例应用美吡达、二甲双胍、拜糖平口服药物,15例应用甘舒霖30R早晚皮下注射,5例应用诺和灵R诺和灵N强化治疗。治疗3个月,同时坚持饮食,运动疗法。
13 疗效判断:空腹血糖40~65mmol/L、餐后2h50~90mmol/L、复查糖化血红蛋白<64%。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SPSS100软件包统计,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结果,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血糖及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 ·2420· 吉林医学2014年4月第35卷第11期001),详见表1。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x±s)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 136±24 58±12
餐后2h血糖(mmol/L) 174±31 79±16
糖化血红蛋白(mmol/L) 125±16 70±06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项说服力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来的糖代谢水平,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到标准,且血糖控制较为平稳,其HbA1C亦相应下降至正常,故他是2型糖尿病监测的“金指标”[2]。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水平监控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虽然HbA1C被广泛接受作为平均血糖浓度的指标,但存在许多可以不依赖血糖虚假地降低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再之,他的生物学特性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预分析稳定性强,对空腹或者定时的样本没有强烈的要求,不会受到急性状况(如应激或相关疾病)的干扰等。国际专家建议:将HbA1C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的新指标,并把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切点确定为65%,需重复一次HbA1C以佐证诊断。HbA1C≥60%,但<65%的人可能是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应及早干预。就现阶段糖尿病诊断的现状而言,单独使用HbA1C新方法暂时还无法被临床医生普遍接受,这些均会因地区经济状况、标准化检测等而有程度不同的影响。HbA1C测定成本过高,妨碍了HbA1C的常规使用,HbA1C测定方法标准化在我国尚未完全普及,但随着IFCC工作的开展,我国将最终实现HbA1C的标准化检测,与国际接轨。届时,HbA1C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便准将势在必行。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最终达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
4 参考文献
[1] 陈淑云,采 云.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C-肽关系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81.
[2] 马海芬.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监测的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2):126.
[3] 刘 伟.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诊断[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2):
5.[收稿日期:2013-12-2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