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712次
糖尿病足发生主要原因是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和感染。西方国家中,5%~1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截肢率为1%。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截肢组与非截肢组相比,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有学者提出,糖尿病足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提示高死亡率及高截肢率。现就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足和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神经病变等临床特征与糖尿病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65~82岁,平均(67.2±9.6)岁,糖尿病病程(9±6.5)年不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糖尿病足患者,B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
1.2方法:入组的糖尿病足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由专人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信息,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神经病变、感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间设计的t检验。
2结果
两组间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神经病、足感染、住院天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x±s)
组别年龄
(岁)空腹血糖
(mmol/L)餐后血糖
(mmol/L)HbA1c
(%)血红蛋白
(g/L) 甘油三酯
(mmol/L)血清白蛋白
(g/L) 纤维蛋白原
(g/L)A组66.5±11.29.35±2.615.62±2.88.8±2.194±11.6〖〗2.9±0.4924.31±4.056.2±1.8B组67.9±9.88.43±2.813.21±3.18.5±1.8123±17.7〖〗2.21±0.53 33.6±7.84.65±1.42 P值﹥0.05﹤0.01﹤0.01﹥0.05﹤0.01﹥0.05﹤0.01﹤0.01
表2两组间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
组别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形成神经病变足感染住院天数
(d)A组26(81.25)30(93.75)25(78.13)21±7.13B组12(37.5)8((25)515.63)11±4.27注:两组间比较,P<0.01
3讨论
2004年,中国第一次组织了跨地区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糖尿病足调查[1],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年龄(65.7±11.0)岁,平均病程(116±90.3)个月。调查显示,高龄、病程长、文化水平低和收入差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对足的保护。本组观察中,64例患者平均年龄(67.2±9.6)岁,糖尿病病程(9±6.5)年,符合多中心的调查结果。因此,应在临床工作中,告知高龄、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注意经常检查足部,及时发现足病变,做到早期发现、迅速诊断和及时治疗。
糖尿病足主要原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和感染,它们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糖基化终末产物等因素影响单核细胞迁移、白细胞趋向性和吞噬功能,易于感染。本组观察表明,糖尿病足组血糖控制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好地控制血糖,有利于糖尿病足感染的恢复。
王玉珍等对糖尿病足溃疡预后进行分析,认为影响最终治疗因素的是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2]。本组观察中,也发现糖尿病足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有明显下降,提示在治疗中应包括改善全身情况治疗,如输注白蛋白或红细胞悬液。
潘长玉等对1 00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筛查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指出,高纤维蛋白血症与下肢动脉狭窄有关,纤维蛋白原≧4 g/L为下肢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本研究也发现,糖尿病足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许樟荣等研究指出,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在20%~50%的糖尿病患者,包括痛性神经病变及感觉麻木或缺失,这意味着患者缺乏了足保护本能,更容易发生足部的损伤[4]。本观察中糖尿病足组患者的神经病变及感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得出了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患者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通过本观察再次提醒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足部检查,发现足部病变,应给予包括全身情况的及时治疗。
4参考文献
[1]王爱红,赵缇,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
[2]张丹丹,母义明,安力春,等.中国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外周动脉狭窄的筛查策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6):604.
[3]王玉珍,刘志国,顾洪斌,等.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7):507.
[4]许樟荣.糖尿病足病的防治[J].中国使用内科杂志,2007,27(7):485.
[5]吴海燕.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2):4852.
[6]刘红艳.糖尿病足的三级预防[J].吉林医学,2012,33(6):1332.
[收稿日期:2013-01-06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