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5 浏览次数:566次
作者:刘海涛,谭小华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36例)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34例)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5)。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监测、干预血液流变学,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2型,脑梗塞;老年人;血液流变学
脑血管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很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2型糖尿病往往存在血液流变学代谢紊乱,易造成脑梗塞。笔者对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和34例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70.06±7.47)岁;非糖尿病脑梗塞病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70.00±6.61)岁。脑梗塞经头颅CT或MRI确诊,2型糖尿病符合WHO 1985年诊断标准,排除凝血性疾病和影响血液黏度的其他因素。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
1.2.1 血液流变性 全血3ml,肝素抗凝待检,使用FASCO-3010全自动表观黏度快测仪(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由专人操作。技术指标:全血黏度切变率范围:3~200s-1,测试时间2min,全血重复性偏差:高切变化<3%,低切变化<8%;血浆重复性偏差:<4%。
1.2.2 纤维蛋白原 全血3ml抗凝,用722比色计热笔测定。
1.3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许多研究[1~3]证明脑梗塞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笔者分析了3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提示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P<0.001和P<0.05)。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增高,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性;纤维蛋白原是网状大分子蛋白质,影响血浆结构黏度而升高血液黏度,二者减慢血流流速,加重微循环障碍。由于糖尿病病人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环素I(PGI2)合成减少,血栓素A2(TXA2)、血小板生长因子(PGF)和血小板衍化因子(PPGF)的浓度增高,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亢进,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黏度增高和红细胞的变性能力下降等,使血栓形成易于发生[4];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糖酵解过程异常使红细胞聚集、叠连增加,血黏度升高,同时红细胞被糖基化,其变形能力减低,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腔,从而使微血管血栓形成[5]。可见血糖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代谢紊乱,都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严密监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效控制血糖,纠正血糖代谢紊乱,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萍,朱明,李德奎,等.十堰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特性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17-118.
[2] 林智,蒋玉叶,杜智勇,等.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8,18(3):69-71.
[3] 徐锡芬,羊柳,孙志宏,等.脑梗死血液流变指标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8):510.
[4] 王德新.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2.
[5] 李景日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