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中西医结合预防糖尿病探讨

发表时间:2012-01-12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张羽邻,马雪巍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多基因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证,发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所致,本文通过运用中西医理论,针对遗传、饮食、情志等与糖尿病有关的几个因素,探讨对糖尿病的预防,从而达到重视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中西医,糖尿病,预防

  [Abstract] Diabetes is a significant genetic invasion to the multi-gene disease.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is complex.It is hereditary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 long-term interaction of a chronic,metabolic,and systemic diseases.The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diabetes are similar to Chinese medicine any disease with thirst and excessive urination sickness.The aetiological agent is most because of the deficient,injury by emotion and the irreglare diet.In this article,we will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dopt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key view of the discussion is the heredity and sentiment which are related with diabetes.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peop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diabetes,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hinese medicine;diabetes;prevention

  糖尿病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多基因、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是全球的医学难题,2009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将突破2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将会迅猛增长,如不加以有效预防,今后30 年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将达到5%~10%。因此,对糖 尿病的有效预防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20年来,在现代医学方面,已有多项研究探讨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和益处。早期有研究报道提示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干预糖尿病的发生。在探讨糖尿病预防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糖尿病的成因,才能更好地针对病因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1 病因

  1.1 西医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可能。

  1.1.1 遗传因素 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已比较肯定。关于遗传方式尚未阐明,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缺陷。

  1.1.2 自身免疫因素 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导。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家属可同时伴有多种其他免疫性疾病。

  1.1.3 病毒感染因素 在部分区域病毒感染流行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患者血清抗柯萨奇B4病毒效价持续升高。

  1.1.4 激素因素 拮抗胰岛素的激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是糖尿病发病的次要因素。

  1.1.5 诱发因素 糖尿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导致的,除内在因素外,必须有多种诱发因素,可能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饮食、应激等。

  1.2 中医病因 糖尿病与中医的消渴证相类似,中医认为其发病大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七情内伤、思虑、用脑过度、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有关。《严氏济生方》云:“消渴之疾,皆起于肾” ,《千金方》中更是明确指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

  2 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虽然中西医两种体系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相一致的。因此,其预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先天 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为消渴证的主要因素。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以充脏腑、温煦机体,通达周身,维持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若先天不足,元阴元阳无所藏,阴精不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匮乏,内环境失于平衡,则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最近几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具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个体是可以被认定的,通过一些方法,这些个体即便没被预防发展为糖尿病,也可以推迟其发生。因此,我们运用中医中药以补肾为先,滋养阴液,调整阴阳,使其先天阴虚之体得以阴阳平衡,做到早期预防。

  2.2 天人相应 现代“生物钟”理论从体温、血压、血糖的含量、激素的分泌和基础代谢等方面证实,人体的生理、生长发育与自然界寒暑冷暖、日夜交替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与自然是相参相应、统一和谐的。正如《灵枢·岁露篇》所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中医一贯主张,人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自然,人体的生理节律尽量与四时气候的变化相适应,从而养护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正如《 内经》所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之则灾害丛生,从之则灾害不起”。

  2.3 饮食 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人类通过新陈代谢来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补充组织细胞对物质的消耗,需要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以促进生长发育和体内代谢的平衡。若过食高脂肪、高蛋白等高热量食物,必然导致体内代谢和脏腑功能失衡,从而引发疾病。中医认为,五味偏嗜,过食肥甘,或贪凉饮冷,伤及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谷耗津,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曰“ 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 ,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因此,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糖尿病预防的重要环节。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是基本要点。作好饮食成分的分配,如蛋白质、糖、脂肪、高纤维、维生素、无机盐类 、微量元素等。总的原则即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2.4 情志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七情不节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五脏所主,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其气过则伤及本脏。《汉书·东方朔传》谓“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阳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及”。长期精神刺激和精神紧张皆可使脏腑功能失常,诱发疾病。思则气结,郁怒伤肝,郁久化热,肺胃皆燥而耗灼阴液,发为消渴。如《内经》中所说:“百病皆生于气”。《千金方》谓“卫生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及大醉。”现代医学同样认为,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人在焦虑、失望、激动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致使胰岛素含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平素注意调理情绪,保持平稳心态,做到心理养生是糖尿病预防的又一重要环节。

  2.5 运动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医学对糖尿病与运动的关系就有论述,认为糖尿病患者作适当的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之一。《诸病源候论》中说:糖尿病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外台秘要》中更进一步指出:糖尿病患者“不欲饱食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疲极”,“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适当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通过体育锻炼,可使体重下降,减少肥胖的发生。运动还可以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脂。总之,通过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也是预防糖尿病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糖尿病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都能通过人体的调控,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与稳定。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素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古训,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 总之,要补先天,调后天,“恬淡虚无”内守精神,把握阴阳,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控,达到预防糖尿病、降低糖尿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云秀梅,刘树涛,郝富,等.临床医学新进展.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96-98.

  2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