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14  浏览次数:475次

  作者:陈娟,黄红,陈芙蓉  作者单位:1.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2.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对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株洲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9月~2007年6月46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的资料,将24例增加糖尿病足护理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余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及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10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起到十分明显效果,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积极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药熏洗,中医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1]。慢性进行性病变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导致骨骼坏死,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感觉迟钝或丧失,末稍循环差,导致糖尿病足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2]。由于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需通过手术修复创面甚至截肢,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 2005年 3 月~2007 年 8 月共收治 46 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6 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 WHO(1998)对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足的分级标准参照WHO(1996年)制订的相关标准,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 0 级糖尿病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 女8例;年龄52.05±5.62岁;病程12.35±4.24年;空腹血糖5.8±1.3 mmol/L,餐后血糖7.5±2.2 mmol/L。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0.16±7.88岁;病程13.21±5.02年;空腹血糖5.2±0.7 mmol/L,餐后血糖6.9±2.5 mmol/L。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于:①全身治疗:a.严格控制血糖:应用胰岛素辅以口服降糖药。b.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足量联合应用抗菌药物。c.改善循环功能:前列腺素E1(PGE1)100~2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疗程,阿司匹林0.1 g/d口服。②局部治疗:a.清创: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脓液,暴露至正常组织。b.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循环与微循环:采用扩血管、抗凝、溶栓的西药及活血化淤通络的中药,使微循环及大血管再疏通,局部中药外敷并外涂活血中药生肌玉红膏,红外线灯照射等。治疗组增加糖尿病足的护理:①修剪指甲(平剪法),穿松口棉质袜,避免穿露脚趾的鞋,避免穿过紧过硬的鞋,以免损伤皮肤;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注意保暖。②创面护理: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全身和局部坏疽感染。每日给予清创换药,换药时要充分清洗和去除创面及创周坏死组织,每日用碘伏消毒3~4 次,后用中药外敷或西药湿敷,同时指导患者卧床,抬高患肢,伸直肢体,并给予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肢端的血液回流,直到创面结痂,创口愈合。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坚持穿拖鞋,少走路,尽量不压迫伤口。③指导患者从足尖开始,至膝关节自我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分钟。方法: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左手按摩右脚,右手按摩左脚,手掌对准足弓,顺时针按摩10~15分钟至发热,也可以选择踮足跟、弯腰、甩手、步行等运动,每日15~30分钟。

  3.疗效判定标准[3]

  临床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溃疡面全部愈合;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溃疡愈合≥5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消失,溃疡愈合>40%;无效: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虽有改善但溃疡愈合<40%,或病情继续进展,溃疡扩大,组织坏死加重。结 果 1个月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2例,占50.0%,痊愈时间18.0±2.8 d,对照组痊愈7例,占31.8%,痊愈时间26.0±3.5 d,两组痊愈时间相比有显著性意义(t=8.595,P<0.01);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3.999,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疗效及痊愈情况比较 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1.本研究46例糖尿病足患者基本病变主要与分布于微血管和小静脉周围的基底膜有关,可引起下肢动脉硬化、小动脉管腔狭窄及微血管病变,造成肢体供血不良,而小腿神经又易发生节段性脱髓鞘造成下肢远端感觉迟钝。发生糖尿病足病变的原因包括:①糖尿病的末梢神经病变:当感觉神经发生病变时可使足部失去感觉,对冷、热、痛均不敏感,例如热水烫伤或鞋中异物刺伤、外伤等都没有感觉,易于破溃并发生继发感染。运动神经受损则可致脚部形状改变,足部异常凸起的部位,由于反复受到压迫而发生破溃。当自主神经受损则皮肤干燥,易裂开及受外伤,以上病变都可形成溃疡。②血管病变:局部缺血,循环差,特别是足趾,当供血的动脉发生阻塞便形成足部坏疽。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线,比如轻微创伤、烫伤、趾甲修剪过短而引起出血、足癣治疗不当等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趾骨骨炎或骨髓炎[4]。

  2.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和皮肤溃烂。足部溃疡在年轻患者中多发生在足底,呈慢性经过,溃疡一般较深,无疼痛,足背血管搏动清楚;老年人由于血管和神经双重病变,溃疡多见于足外侧和足背部,病变进展较快,足温降低、冰冷,足背血管搏动消失。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加之反应迟钝,用热水袋等取暖时,入睡后受热时间较长,易造成局部烫伤,开始创面出现红斑、水泡,患者往往不重视。足部溃疡如果同时存在血管病变,将难愈合而易继发血栓形成(血管堵塞),即需外科治疗,且易复发;血管病变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跛行,即行走一定距离或登楼梯时出现小腿疼痛,常被迫停下休息才能缓解,此时意味着下肢动脉至少已阻塞70%,患者将面临足部坏疽的危险,如果疼痛在休息时也存在(休息痛)或者疼痛在夜间加剧(夜间痛),提示坏疽即将发生;足部坏疽是指由于动脉供血中断而发生的足部缺血性坏死,足趾坏疽最多见,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足部分坏死,甚至全足坏死,坏死组织不可能复活,需手术切除;全足坏疽将导致下肢截肢。

  3.护士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卫生宣教时,应重视患者四肢的自我保护教育:①加强糖尿病患者知识教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糖尿病足保护性感觉丧失,血液循环差,足部易受到创伤而发生溃疡。②防胜于治,治则从早: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包括合理饮食,降糖药物应用,糖尿病足患者多数需用胰岛素治疗,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把上述措施作为预防糖尿病足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③观察皮肤表现: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如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红,甚至紫黑色,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④心理护理:强调心理调护,足浴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作用和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加强足部的护理,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每天用温水39℃~40℃泡脚20 min,水温过高易烫伤皮肤,水温过低则影响疗效,药汁冷却可适量加入少量热水;保持足的清洁,保护足部免受损伤。足浴后适当配合足部按摩,取脚趾、足背、足跟、足掌及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公孙,动作宜轻柔;防止皮肤皲裂,指导患者足浴后可予足部涂少许凡士林或硅霜,适时抬高下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足浴过程中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足浴,并报告医生处理。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糖足大泡及足皮肤破损者不宜足浴。经常检查足部是否有破裂、水疱、红肿、疼痛、鸡眼、足癣等,如有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保持水泡局部清洁,对紧张性大的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预防继发感染。对小水泡一般不需抽液,给予消毒无菌包扎,微循环改善后水泡可自行吸收。水泡干枯后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剥脱。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修剪趾甲时,应在洗脚后趾甲较软时修甲,不要剪太短、太接近皮肤,否则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保护足部免受损伤,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袜子应选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沙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不要使用电热毯、暖水壶,以免足部烫伤。如果皮肤易脱屑、干燥、皲裂,还可使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以保护皮肤柔软。祛除致病因素,尽量不用碱性肥皂,以免发生手足皲裂,避免长期站立或行走,以防胼胝和鸡眼,保持足部干燥以防霉菌感染。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及时为患者提供最新的医疗信息,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足部护理,预防足部各种损伤,消除足部隐患,减少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是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清华,李清江,蒋文,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9): 533.

  [2]刘建琴,刘道平,陆秀华,等.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关系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9):524-526.

  [3]冯玉欣,力男,张奕,等.脂化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317-320.

  [4]孙美红,张琳,栾诗璇.糖尿病足护理的几个问题[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A):1056-10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