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1-10-24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赵戎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济南军区司令部门诊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导致慢性高血糖的代谢疾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及药物治疗。现就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新进展做一点概述。
1 药物治疗
1.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口服降糖药,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产生降血糖的作用,可使60%~70%的病人得到较好的控制,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空腹血糖较高及重度肥胖症患者疗效不佳。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而后者作用时间长和低血糖风险大已少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作用优于第一代;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有格列美脲。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不宜选用降糖作用强的格列本脲;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或依从性差的患者可选用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使用此类药物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餐前30min服用,低血糖是此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发生。
1.2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能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酵解;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与受体的结合,并有促进受体后的效应,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抑制肝糖原的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有效控制体重等。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对肥胖患者可作为一线药物,对非肥胖患者单用磺脲类药物降糖效果不好,可联用双胍类。可与胰岛素联用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餐间或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腹泻、口腔金属味等,经肾排泄。对心肝肾功能衰竭、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前期等均禁用。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防止1,4糖苷键水解,使多糖、双糖的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因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主要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前者长期应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副作用主要为胃胀、腹胀,与剂量有关,为一过性,用药剂量应缓慢调整,无肾毒作用,并不受肾功能的影响;后者对肠道的麦芽糖酶、蔗糖酶抑制作用强,胃肠道反应低。
1.4 噻啶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是一类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作为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减弱胰岛素抵抗,干预胰岛β细胞受损病程,达到降糖与降低血管并发症危险的治疗目的,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主要代表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可引发肝功损害、体重增加、低血糖、液体潴留等副作用。
1.5 餐时血糖调节剂
这是一种新型的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新药,以细胞为介导的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内流增加,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此作用依赖于有功能的β-细胞,使2型糖尿病患者与进食相关的异常胰岛素分泌模式得到纠正,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仅对餐时胰岛素分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空腹及餐后对胰岛素分泌无刺激作用。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代谢快的特点。主要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肝、肾毒性小,对β-细胞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肝、肾损害者禁用。
1.6 胰岛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性。迄今为止,任何药物都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胰岛素治疗几乎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按胰岛素作用时间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另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作成预混胰岛素。当今的胰岛素治疗策略,一是强调更加精细、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二是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三是主张个体化应用。尽可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规律,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和需要合理设计和调整胰岛素方案及用量。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低血糖反应,还有局部刺激、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等。另外,胰岛素泵可将人体所需基础胰岛素及进食后所需胰岛素按所设定的量以每小时为时间单元均匀给予,使患者随时保持正常范围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一大变革。
2 新进展
2.1 肠促胰岛素类
这是近年来极具潜力的一类降糖物质。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分泌的这种激素十分缺乏,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有效地分泌,血糖持续升高。补充这种激素可以根本纠正这一异常紊乱。目前补充此类肠道激素的主要药物有: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
2.2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物PPAR类药物
这类药物尚处于研究中,但研究结果已表明这类药物具有更好的降糖、降脂作用,可以避免原有的水肿和心衰的不良反应。
2.3 钠-葡萄糖转运子2(SGLT-2)抑制剂
可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高血糖。由于每日有一定的能量和钠盐从尿中丢失,有助于减肥、降血压和减轻水肿。
3 结语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尚无根治的办法,在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年龄、病期、病情、有无慢性并发症,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