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加味参芪地黄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561次

  作者:林跃辉,嵇美霞,胡岗,黄沛荣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龙岩 364000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加味参芪地黄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及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损害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 (57.8±8.3)岁,糖尿病病程3.1~14年。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68岁,平均(58.7±7.9)岁,糖尿病病程 3.5~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标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即糖尿病肾病Ⅲ期,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无严重心、肝功能不良及严重高血压者。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辨证诊断标准[1],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糖尿病、低钠、低蛋白饮食(0.8gd)、适量活动的基础上继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所有患者予贝那普利1次10mg,1天1~2次,口服,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用加味参芪地黄汤。组方:党参15g,黄芪30g,山药20g,山茱萸10g,熟地黄、丹皮各 15g,茯苓、泽泻、川芎各10g,丹参15g。1天1剂,煎煮浓缩取汁200~300ml,分2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糖尿病性肾病》[3]制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恢复正常或较前下降50%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较前下降30%~50%;③无效: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未达到有效标准。

  3.2结果

  治疗组28例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28例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 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3.3不良反应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发生。

  4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肾病发病之初,病在肝肾,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络脉瘀结[4],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则。笔者以《沈氏尊生书》之参芪地黄汤化裁组成中药复方。方中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配之三泻以泻肾降浊利水,合黄芪、党参益气利水消肿,加丹参、川芎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益肾化瘀降浊之效。实验证明,加味参芪地黄汤[5]既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微循环,修复微血管损伤,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肾小球通透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白蛋白尿,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得以逆转,且临床观察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李保春.糖尿病性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58.

  [4]肖相如.肖相如论治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83.

  [5]李春芳,栗春敏,杨红欣,等.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293-29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