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型哮喘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检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张锦光 谢房检 莫丙尧
【摘要】目的:了解高分泌哮喘患儿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特点与变化,比较其与典型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高分泌型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2、IL6、TNFα及IgE水平与小儿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IL2、TNFα升高程度有所不同,二者分别为P﹤0.05,P﹤0.01;高分泌型哮喘组与典型哮喘组比较,IgE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分泌型哮喘与典型哮喘间具有免疫相关性和一定的差异性,酷似肺炎的“高分泌”性的临床特征与免疫相关的差异性有关,检测相关炎性介质可为儿童哮喘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参考;采用GINA方案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高分泌型哮喘对预防其复发以及阻断想哮喘慢性发展有一定的知道意义。
关键词:儿童、内分泌、检测分析
为了解高分泌型哮喘儿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特点与变化,比较其与典型哮喘的相关性,笔者对部分高分泌型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小儿组对比,现将结果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急性发作期的门诊和住院病例。高分泌型哮喘组38例具有目前国内资料认同的临床特点[1],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8个月至5岁,平均3岁2个月,咳喘发作在3次以上,均有过敏史和(或)哮喘家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32例符合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岁2个月至5岁6个月,平均3岁6个月;正常对照组小儿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岁,均无过敏史或呼吸道咳喘史。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起病初期采集静脉血清标本,-20℃保存,一次性统一检测,IL2、IL6、TNFα、IgE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0325),使用上海原子能研究所日环仪器厂SN-682型放射免疫r-测试仪。测定方法按照药盒说明书的具体操作要求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高分泌型哮喘和典型哮喘患儿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变化见表1。高分泌型哮喘、曲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IL2、IL6、TNFα、IgE水平与小儿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除IL6、IgE差异性相同(二者分别为P<0.05,P<0.01),其它升高程度有所不同,高分泌型哮喘组与典型哮喘组比较,除IgE二者间具有差异性外(P<0.05),其它均无差异性。
表1 高分泌型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正常小儿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测定结果 x±S
组别 例数 IL2(ng/mL) IL6(pg/mL) TNFα(ng/mL) IgE(ku/mL)
高分泌型组 38 2.05±0.71**△ 456.31±89.13**△ 1.03±0.45**△ 179.6±65.5*△△
典型组 32 1.89±0.65* 427.62±118.38** 1.17±0.39* 245.6±87.2*
正常组 20 1.27±0.17 328.71±116.6 0.16±0.30 86.2±23.2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5;与典型组比较,△P>0.5△△P<0.05(t检验)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小儿哮喘是三个高发年龄段之一,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把儿童哮喘分为以发作期双肺闻及呼气哮鸣音的典型哮喘和不典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2]。随着对哮喘研究的深入,引起对哮喘诊断及分型方面的再审议,高分泌型哮喘(亦称肺炎型哮喘)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1]。由于该类哮喘与具有哮鸣音的典型支气管哮喘不同,肺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存在特异性体质和(或)哮喘家族史,临床经过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非常相似,相互间鉴别时易混淆,临床误诊病例资料时有报告。农光民[3]对23例小儿肺炎型哮喘的病例特点进行了临床分析,金宏娟等[4]报告小儿高分泌型哮喘20例误诊分析,但目前有关该类不典型哮喘临床特点的免疫相关性资料报告不多。
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包括IgE介导的T细胞调控和非IgE介导的T细胞调控,通过多种炎性介质引起气道血等通透性增加,黏膜水肿、黏液分泌亢进,IL2、TNFα参与非IgE依赖T细胞调控,IL6主要参与由巨噬细胞、T、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气道上皮炎性反应机制。本次检测IL2、IL6、TNFα、IgE水平,高分泌型哮喘组和支气管哮喘组与正常小儿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表明高分泌型哮喘与典型哮喘存在免疫机制的相关性。在具体测定值上比较二者差异性有所不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后者IL2、TNFα较前者更具差异性,高分泌型哮喘与典型哮喘组间比较IgE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哮喘组的平均IgE值明显高于高分泌型哮喘(P<0.05)这可能是高分泌哮喘中IgE介导的T细胞调控作用没有典型哮喘强烈,而二者IgE调控作用相类似。酷似肺炎的“高分泌”性的临床特征除与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有关外[4]抑或也与这种免疫相关的差异性有关。
儿童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的发生常与呼吸病毒感染有关,有资料显示喘支的临床表现同高分泌型哮喘比较相似[5]。陈沛等[6]检测婴幼儿患者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变化,将喘支与哮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与本文所测定的水平相似,特别是IgE的测定水平与本组资料的对比差异性相近。这说明喘支和高分泌型哮喘也同支气管哮喘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许是支气管哮喘慢性病程中的早期表现,检测相关炎性介质可为儿童哮喘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参考。采用GINA方案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高分泌型哮喘对预防喘息症复发及向哮喘的慢性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探讨。
4 参考文献
1 陈再厉,卢竞.1999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4):199.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3 农光民.小儿肺炎型哮喘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617-618.
4 金宏娟,林海波,林凤莺.小儿高分泌型哮喘30例误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183.
5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 陈沛文,金宏珍,周明先,等.婴幼儿哮喘患者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变化[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20(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