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颅咽管瘤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1-06-13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石祥恩 作者单位: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093

  关键词: 颅咽管瘤,内分泌系统

  摘要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颅咽管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颅咽管瘤的治疗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后能否有效防止肿瘤复发及其放射治疗的应用,其次是如何避免下丘脑-垂体功能的损伤和功能有效恢复,本文对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评述如下。

  1 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排除手术器械、设备和手术技术的影响因素,目前对于手术切除颅咽管瘤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 (aggressive surgery) 的观点;二是有限的外科手术 (limited surgery) 观点。前者是以Yasargil为代表的神经外科医师的主张,认为颅咽管瘤是良性肿瘤,通过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能够完全切除颅咽管瘤,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同时肿瘤全切除的病人术后垂体功能障碍并非永久存在。而后者认为,由于颅咽管瘤所在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全切除肿瘤常会引起下丘脑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如视交叉、垂体柄、视上核、室旁核、后穿质等。一旦发生这些损伤,往往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手术的目的不是完全切除肿瘤,而是通过减小肿瘤的体积,缓解肿瘤占位效应,改善病人的视力、视野,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对于残留的肿瘤组织,术后进行放疗以防止肿瘤复发。

  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可靠的临床病例观察作为依据,至今尚未有哪一种观点被广泛认可。无论哪一种治疗观点,一个掌握了熟练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医师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术后较好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共同期望的理想目标。最近,法国的Puget等提出了一种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以此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前MRI显示下丘脑受累及的程度,将颅咽管瘤分为3个级别:0级为无下丘脑损伤,1级为肿瘤邻近或挤压下丘脑,2级为下丘脑完全受累 (在MRI上不可辨认)。对0级和1级的病人,Puget等主张进行肿瘤全切除;对2级病人,主张进行肿瘤次全切除,保留下丘脑部位的肿瘤,配合术后放疗。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肿瘤复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对每一位病人能否做到肿瘤全切除,并获得满意的疗效,取决于下列因素:手术入路的选择,下丘脑功能的保护和术者的手术经验。目前临床医师较为广泛采用翼点入路进行手术,但近年来,一些医师采用额底纵裂入路切除肿瘤,该入路Shibuya较早报告,切除鞍上和突入第三脑室内的肿瘤,沿额底分开纵裂,达到经终板间隙和视交叉前间隙切除肿瘤。我们近年来对80.9%的颅咽管瘤病人采用额底纵裂入路进行手术 (表1)。

  多数肿瘤位于鞍上往往造成视交叉假性前置,视交叉前间隙狭小或闭塞,肿瘤上极推压第三脑室底;肿瘤较大时可达室间孔,此时漏斗和视交叉上隐窝闭塞,下丘脑核团结构如乳头体、灰结节和漏斗等被慢性挤压向外移位,第三脑室底扩张变薄与终板融合形成单层膜样结构。在肿瘤的压迫下,视交叉后的终板融合膜在两侧视束间隆起膨出。切开此膜即可直视下显露肿瘤,从下丘脑底分离肿瘤,并不造成下丘脑的功能损害。当利用终板间隙切除肿瘤后,视交叉受压缓解,视交叉前间隙开放,经此间隙可切除残留视交叉前、垂体柄和鞍膈上的肿瘤。单纯利用一种手术入路难以达到肿瘤全切除,需要结合蝶鞍扩大、颅底重建和海绵窦肿瘤切除等技术。

  放疗被认为是原发肿瘤次全切除及治疗复发肿瘤的有效辅助手段。由于颅咽管瘤本身属于良性肿瘤及放疗本身所固有的副反应,对于肿瘤全切除的病人,多数医师不主张常规进行放疗。但是对于手术残存的肿瘤,则需要考虑放疗。常规的外放射治疗剂量不易掌握,难以做到既能控制复发又能避免或降低放疗带来的脑损害。如果放疗剂量超过55 Gy,抑制肿瘤复发的作用不仅无明显提高,反而增加了迟发性毒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曾有文献报告:对于接受放疗的儿童,其中32%~33%的病儿由于学习能力下降而不得不接受特殊教育。其他放疗的并发症包括放射诱导的肿瘤形成 (如胶质母细胞瘤、肉瘤、脑膜瘤)、放射性脑坏死、放射性血管闭塞、放射性血管炎症、视神经炎、痴呆、基底节钙化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及下丘脑性肥胖等。

  2 内分泌障碍

  颅咽管瘤病人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既可从下丘脑,又可从垂体柄的下丘脑-垂体血管来影响下丘脑激素的分泌。同时,还可通过侵犯与破坏垂体组织来影响垂体激素分泌。在颅咽管瘤手术中,垂体柄结构的保护极为重要,因为肿瘤常起源于此处,术中为了保留垂体柄常需要细致耐心地进行手术操作,这有利于防止术后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在手术根治颅咽管瘤后,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Yasargil报告术中28%的病人保留垂体柄,但仍有90%的病人发生尿崩症。儿童病人生长激素缺乏也较普遍。另外,约3/4的病人存在4种或更多种激素缺乏,少数病人术后也可有青春期早熟的合并症,尿崩症和高泌乳素血症也可见到。在大多数病人中,颅咽管瘤导致的内分泌异常是不可逆的。多数文献报告,术后内分泌异常较术前更为明显。生长激素 (GH) 下降约50%~100%,大多在80%以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及卵泡刺激素 (FSL) 和黄体生成素 (LH) 下降约30%~94%,大多高于79%。促甲状腺素 (TSH) 下降从10%~98%,多高于60%。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ACTH) 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下降范围为24%~91%,泌乳素 (PRL) 升高约5%~31%。术后尿崩症与术前相比增高,范围为32%~94%。从我们对117例3年以上的肿瘤随访情况来看,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能使85.5%以上的病人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但仅有20%的病人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而TSH、ACTH缺乏和尿崩症是最见的并发症[14],这些病人需要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