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0-04-01 浏览次数:643次
作者:廖玉梅,石兰萍,杜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健康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将44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取2次讲课加患者或家属自行练习操作(“2+X”)培训法;对照组采取7 d课程培训法。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4%,培训时间为2 d;对照组并发症为429%,培训时间为7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X”培训法有利于减少CAPD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授课时间。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健康教育; 评价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具有简便、安全、省力、居家治疗的特点,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居家CAPD患者对腹膜透析(PD)知识与PD换液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1],而CAPD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取决于健康教育。为了探讨一种有效、省时的健康教育培训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对44例CAPD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培训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28例、女16 例,年龄23~78(572±153)岁。文化程度:硕士2例,本科4例,高中18例,初中6例,小学14例。职业:无业人员16例,退休干部14例,企业管理者6例,技术人员4例,工人4例。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24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病2例。腹膜透析由患者本人操作16例,由家属或陪人操作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院时身体一般情况及患者、家属或陪人操作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百特公司生产的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患者出院后均每月随诊1次。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1.2.1.1 健康教育形式:观察组采取2次讲课加患者或家属自行练习操作培训法即“2+X”培训法,“2”为2次讲课,“X”为患者及家属课后自行练习时间,共培训2 d。对照组采取7 d课程培训法。依其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定,直至出院前考核合格为止;两组培训形式相同。①发放《居家腹膜透析治疗手册》、《腹膜透析饮食营养指导》等资料,口头讲解与文字、图片资料相结合。②示教与指导相结合。先由护士示范正规的CAPD操作方法,然后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操作练习。观察组采取启发式,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向患者及家属提问,启发患者及家属向护士提问的双向交流方式,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对透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护士讲述完毕后启发患者或家属进行复述。要求患者或家属做笔记,记录重点问题;对照组不要求做笔记。
1.2.1.2 健康教育内容:两组讲课内容相同。①无菌。讲解保持无菌的重要性,细菌可能会从哪里进入腹腔?怎样预防腹膜炎?标准的洗手方法。②安全换液。讲解换液场所的要求、CAPD需要的物品、换液前的注意事项、标准换液步骤、换液后必须做的事情(检查透析液、填写《腹透记录本》、透析引流液袋的处理等)、透析液中的加药方法。③合理饮食。合理饮食的原则、正确烹饪方法。④如何进行出口处护理。早期出口处护理、长期出口处护理、出口处护理原则、导管出口处保护下洗澡的方法。⑤如何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腹膜炎、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症状,换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便秘、皮肤瘙痒和疝气等问题的处理。⑥保持体液平衡。如何知道你身体里的液体是否平衡,水肿怎么办,每天称体重、测量血压的意义和方法。观察组每讲一个知识点辅以典型病例进行说教,指导患者利用现有的家庭条件进行腹膜透析,反复强调容易引起并发症的相关问题,并打印1周推荐食谱供患者参考。
1.2.2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并发腹膜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腹膜感染再住院率(下称再住院率);两组患者培训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输人SPSS11.5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结果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少再入院率[2]。目前,腹膜透析的健康教育国内大多采用美国百特公司推荐的7 d培训课程,分阶段进行,需要专职护士7 d时间才能完成健康教育内容,其时间较长,患者及家属难以全程参加,且每天健康教育内容少,使之连贯性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其需求。而观察组采取“2+X”方法,分2次授课,在讲解CAPD有关理论知识时,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强调,采取问答的双向交流方式检验患者和家属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要求患者及家属做笔记,以便出院后随时查阅,同时,可加深其记忆,“X”为患者和家属自行练习操作的时间(05~20 d),先由护士在模型上演示正规的操作步骤,然后请患者或家属操作并及时纠错,直至能正确、顺利地做完操作2~3次后,放手让其在模型上练习,待其操作非常熟练、标准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可根据患者及家属、护士双方协商确定适当的时间进行培训和考核,使护士和患者、家属有自主性,能积极配合,且培训内容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利于患者及家属全面掌握CAPD知识和操作技能。表1结果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所需培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815、4819,t=27595,P<005、P<001)。说明“2+X”健康教育方法优于7 d培训法,可降低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从而可延长有效CAPD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减少护士的健康教育时间,节约人力资源。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3]。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依次分别为,看演示、影视(50%),参加讨论、交流(70%),模仿经历、动手去做(90%)[4]。对照组将授课内容分7 d讲解,以护士讲课为主,患者练习为辅,此方式的教育只停留在单纯知识灌输的层面,缺乏互动。因而学习起来较枯燥乏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较肤浅,且未做笔记,虽然出院前考核合格,但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知识逐渐被淡忘使之操作欠规范,易感染而出现并发症。如对照组1例患者在护理导管出口处时使用剪刀将导管剪断,2例患者因让未经培训的家属进行操作而感染腹膜炎住院。提示,对容易被患者忽视的相关注意事项,护士要反复向其宣教。而“2+X”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护患之间的双向交流强化记忆,将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误区、模糊点及操作中的常见错误作为反面教材贯穿在培训的内容中,用典型病例说服教育患者转变健康观念和行为,让患者及家属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从患者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教起,并不断激发患者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被患者忽视的却又在治疗疾病中急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成为患者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5],优于书面的理论说教。且让患者或家属有更多机会练习操作,指导患者如何利用家庭现有条件进行腹膜透析,并要求做好笔记,便于患者出院后对概念模糊处可备查阅;为患者打印1周推荐食谱,便于其进行科学饮食调节,提高饮食质量。能有效帮助CAPD患者提高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燕娴,林舜珍.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19.
[2] 罗仕兰,江洁.出院指导对预防老年性心力衰竭复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1):67.
[3] 包家明,尹萍,李剑媛.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在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12):938.
[4]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5.
[5] 胡容,彭南海,张爱琴,等.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运用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18(1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