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10-11  浏览次数:491次

  作者:宁改君 龙 艳 苏 珂 荀靖琼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P组),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空腹CGRP水平。结果 DN患者血清CGRP较NC组显著下降(P<0.01),且NA、MA、CP 组CGRP水平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CG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GRP是影响DN的主要因素。结论 CGRP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舒血管多肽,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收缩,从而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超滤系数〔1〕。CGRP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血流量参与了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肾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血清CGRP的水平,探讨CGRP的变化趋势与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关系,为DN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T2DM患者85例及同期30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即无DN组,30例,男15名,女15名,年龄32~70〔平均(57.0±9.85)〕岁,病程1月~10年(其中4例患者自诉病程<半年),UAER<20 μg/min;②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即早期DN组,30例,男18名,女12名,年龄36~75〔平均(59.66±13.42)〕岁,病程4月~25年(其中1例患者自诉病程<半年),UAER≥20 μg/min,但≤200 μg/min;③大量白蛋白尿组(CP组):即临床DN组,25例,男13名,女12名,年龄35~76〔平均(58.11±11.45)〕岁(其中1例患者自诉病程为1月),病程1月~22年,UAER>200 μg/min;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男14名,女16名,年龄33~75〔平均(55.44±12.6)〕岁,为未发现DM的健康者。T2DM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以上各组均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心、肝、肺、脑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感染及其他肾脏疾病;近期创伤、手术史(6个月内);在1个月内发生DM酮症酸中毒及其他急性并发症;近期未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各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参数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不抗凝,采血前避免剧烈活动及应激等,血标本于37℃恒温箱静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分离血清,分装保存于-70℃冰箱中待测CGRP。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肾功、血压、BMI等作为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采血前连续留取24 h尿3次,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取其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并计算UAER。

  1.2.2 生化指标测定 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INS)、尿白蛋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尿素氮(BU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1c用微柱法测定。CGRP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由SPSS13.0软件完成。各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的q检验,方差不齐时作秩和检验。相关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DM各组与NC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组DM患者收缩压较NC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DM各组间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或P<0.05)。见表1。

  2.2 各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 3组DM患者FBG、2 hPG、HbA1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D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DM患者FINS较N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NA、MA组TG较NC组明显升高(P<0.01),CP组较NC组、NA、MA组比较,TG 水平虽逐渐升高,但其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NA与M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HDLC较对照组、CP组显著降低(P<0.05)。CP组TC、LDLC较N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CP组TC、LDLC水平最高,但与NA、M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BUN较NC组、NA、MA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NA、MA组较NC组比较,BUN虽逐步升高,但其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A 、CP组Cr较NC组明显升高(P<0.01),CP组Cr与N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见表2。

  2.3 各组间血清UAER、CGRP的比较 三组DM 者间的UAER呈逐步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DM患者CGRP较NC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NA、MA、CP 组间CGRP水平逐渐降低,其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1 2型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表2 2型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表3 2型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CGRP的比较

  2.4 相关及回归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M患者血清CGRP水平与病程、收缩压、FPG、TG、TC、LDLC、BUN、Cr、HbA1c、UAER呈负相关(分别r=-0.508 9,-0.332 4,-0.365 7,-0.382 3,-0.382 3,-0.372 6,-0.461 9,-0.477 8,-0.279 6,-0.724 1,均P<0.01)。以UAER为应变量,其他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入方程的变量的有收缩压(β=1.170 3,P=0.003 6)、FPG(β=18.707 6,P=0.000 0)、2 hPG(β=-7.458 0,P=0.000 7)、BUN(β=7.517 4,P=0.031 8)、CGRP(β=-9.309 7,P=0.000 0)。

  3 讨 论

  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产生增生,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硬化,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衰竭等变化,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CGRP是1983年由Rosenfold等〔2〕应用DNA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在血管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血管床均有CGRP能神经纤维分布,其分布与血管紧密联系。肾脏是CGRP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血管床存在着丰富的CGRP受体,CGRP通过与这些受体结合而产生强大的舒张肾血管的作用,且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修复〔3〕,对内皮素(ET)具有生物学拮抗作用〔4〕。研究发现,CGRP可使系膜细胞舒展,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面积,通过提高系膜细胞的cAMP水平,拮抗血管紧张素促进系膜细胞的收缩作用。CGRP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血流量参与了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肾血管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显示,三组DM患者血清CGRP水平与NC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减少。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GRP含量的变化与UAER呈负相关(r=-0.724 1,P<0.01),说明DM患者在未出现DN并发症时就已存在CGRP水平降低,且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CGRP降低越明显。提示CGRP的降低与DN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DM患者由于代谢障碍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CGRP免疫反应纤维减少,最终使CGRP释放减少〔5〕。DM时一氧化氮合酶减少,使CGRP释放能力下降,可能也是CGRP减少的原因之一。CGRP降低使其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内皮的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6〕,最终导致DN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还显示,DM患者血清CGRP水平与病程、收缩压、FPG、TG、TC、LDLC、BUN、Cr、HbA1c、UAER呈负相关。说明DN的发生、发展是由糖及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及遗传背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各因素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也可能相互影响。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收缩压、FPG、2 hPG、BUN、CGRP,提示上述因素是影响DN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Kohno M,Yasunari K,Minami M,et al.Regulation of rat mesangial cell migration by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ngiotensin Ⅱ,and adrenomedullin〔J〕.J Am Soc Nephrol,1999;10(12):2495502.

  2 Rosenfeld MG,Mermod JJ,Amara SG,et al.Production of a novel neuropeptide encoded by the calcitonin gene via tissuespecific RNA processing〔J〕.Nature,1983;304(5922):12935.

  3 Sun W,Wang L,Zhang Z,et al.Intramuscular transfer of nake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gene prevents autoimmune diabetes induced by multiple lowdose steptozotocin in C57BL mice〔J〕.Eur J Immunol,2003;33(1):23342.

  4 Wang Y,Wang DH.Prevention of endothelin1induced in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role of endogenous CGRP〔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4;287(4):186874.

  5 Helset E,Kjaeve J,Bjertnase L,et al.Acute alveolar hypoxia increase endothelin1 release but decrease release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lungs〔J〕.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95;55(5):36976.

  6 Hall JM,Brain SD.Interaction of amylin with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receptors in the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hamster cheek pouch in vivo〔J〕.Br J Pharmacol,1999;126(1):28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